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预防中暑

57147次浏览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症,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而平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多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充足。
  1、避免外出:夏季应尽量避免在温度最高时外出活动,尤其中老年人和儿童等高发群体应尽量少出门。如必须在烈日下活动,应该做好防晒措施,比如带遮阳帽或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等,也可提前服用消暑解暑药物。
  2、多补充水分:夏季气温高,身体新陈代谢速度比其他季节要快,平时应多补充水分。除多喝温开水之外,还可以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保证体内充足的水分。
  3、保证睡眠充足:在室内工作时,应尽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和温度适宜,同样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其次,夏季昼长夜短,平时要注意睡眠充足,避免熬夜,以免身体素质降低而导致中暑。

相关推荐

中暑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中暑的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发红发热等,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水分补充不足、散热障碍等原因引起。1、头痛头晕中暑初期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和眩晕感,...
夏季解热多按曲池穴
夏季“热伤风”通常指夏季感冒,主要由暑湿侵袭或贪凉受寒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预防夏季感冒需注意环境调节、饮食调理、适度运动、合理作息及科学用药。
中暑怎么办
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紧急送医等方式处理。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脱水、散热障碍、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01:27
防中暑的药有哪些
防中暑的药一般包括藿香正气口服液、十滴水、清凉防暑颗粒、人丹、夏桑菊颗粒等。若发生中暑,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1、藿香正气口服液:该药物包括苍术、陈皮、白芷等成分,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能够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也可用于预防中暑。2、十滴水:十滴水是祛暑和中的中成药,具有祛暑、健胃的功效,使用方法一般为口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3、清凉防暑颗粒:该药品具有清热祛暑、利尿生津的功效,不仅能够预防中暑,还能缓解暑热、身热、口干等不适。4、人丹:人丹具有驱风、健胃的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中暑,同时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病症。5、夏桑菊颗粒: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有夏枯草、野菊花、桑叶等,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的功效,也能够用于预防中暑。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不透风的环境,以免发生中暑。
热衰竭重症中暑患者的症状是怎样的
热衰竭重症中暑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在严重热应激情况刺激下,引起体液、电解质等丢失而导致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发热、多汗、乏力、头晕、头痛、判断力下降,也可出现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肌肉痉挛,严重者出现晕厥。需要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降温缓解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热射病,导致病情恶化,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中暑来说,无论那一个阶段,无论病情轻重,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早期补液和降温至关重要。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0

85678次收听

中暑发烧多久能退烧
中暑发烧退烧的时间在一小时到几天不等,主要取决于中暑的程度。中暑较轻的患者,经过物理降温、离开高温环境等治疗措施后,可以在一小时左右恢复体温。较为严重的中暑患者,应该就医,接受系统治疗,通过补液、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方法,在一到两天就可以恢复体温正常并好转康复。但是也有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支、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的患者,由于本身身体情况较差,恢复时间相对更长,甚至会危及生命。一般来说,患有基础疾病的、60周岁以上的、中暑昏迷的,均应该立即送医,以免耽误治疗。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11

80638次收听

中暑可以吃感冒药吗
中暑患者可以吃感冒药。当中暑的患者合并有感冒,应该用相应的感冒药治疗。中暑的主要处理方法是第一时间让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及时物理降温,适量饮用淡盐水、温开水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体温升高、晕厥等症状。如果中暑轻微,可以服用绿豆汤清热解暑,也可以服用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等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清暑益气、清暑生津的功效,同时也可以治疗部分暑湿感冒。如有其他感冒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症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11

96823次收听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中暑患者会感到口渴和烦躁,出现意识的障碍,甚至可能有体温的增高、升高,甚至还可以出现惊厥、抽搐等症状。中暑大概在高温的环境下,或在室内通风不足的情况下,人体由于体温代谢障碍,所出现的以一种急性的神经系统障碍,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临床表现的这样一种急性的病症叫中暑。中暑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分为三类,一类是先兆中暑,第二类叫轻度中暑。最重的一类叫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三类,分别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最重的一个阶段。中暑后先要脱离高温的环境,把患者送到一个通风的地方。之后要给患者散热,用扇子、小风扇。给患者降温,比如用湿毛巾擦头部,包括酒精擦全身。还要适当补充水分,另外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的变化,如果病情加重,要及时地送到医院。
语音时长 01:39

2020-05-09

55221次收听

中暑的原因有什么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散热障碍、体温调节障碍引起。中暑大概在高温的环境下,或在室内通风不足的情况下,人体由于体温代谢障碍,所出现以一种急性的神经系统障碍,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的病症叫中暑。中暑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分为三类,一类是先兆中暑,第二类叫轻度中暑,最重的一类叫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三类,分别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最重的一个阶段。中暑原因:一、高温环境,南方地区室外温度达到35到40度以上。二、散热障碍,在室内的地方通风不好,导致温度进一步增高。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出现了障碍。中暑后首先要让患者脱离高温的环境,到通风的地方散热。第二要降温,根据体温的增高,要采取物理措施,让患者温度降下来,比如给湿毛巾擦拭头部、酒精擦拭全身,可以用冰块放在腹股沟和颈动脉处。第三个适当的补充水分,比如运动饮料、茶盐水等等,可以吃十滴水、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语音时长 02:06

2020-05-09

57461次收听

02:20
中暑应该怎么治疗
中暑的原因第一个是高温的环境,又是南方地区室外温度甚至能达到35到40度以上。第二个就是散热的障碍。我们在室内的地方通风不好,导致温度进一步增高。第三个就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出现了障碍,大概就这三点。中暑后病人首先会感到口渴,然后患者会感到烦躁,进一步可能出现意识的障碍,甚至可能有体温的增高、升高,甚至患者还可以出现惊厥、抽搐。中暑之后首先要让患者脱离高温的环境,到一个通风的地方,散热。第二要降温,根据体温的增高,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病人温度降下来,比如说给湿毛巾擦拭头部,酒精擦拭全身,可以用冰块放在腹股沟和颈动脉处,达到降温的目的。第三个要适当的补充水分,比如说运动饮料、茶盐水等等,也可以吃一些十滴水、人丹或者是藿香正气水。如果说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或者体温进一步增高,这时候要紧急的送医,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
02:04
中暑的预防方法
首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在室内工作的时候,室内房间要保持通风,在高温工作的情况下,要多饮运动饮料补充水分,还可以吃防暑的药物,比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暑之后首先要让患者脱离高温的环境,到通风的地方散热。第二要降温,根据体温的增高,要采取措施,让病人温度降下来,比如湿毛巾擦拭头部,酒精擦拭全身,可以用冰块放在腹股沟和颈动脉处,达到降温的目的。第三要适当的补充水分,运动饮料、茶盐水等等,也可以吃十滴水、人丹或者是藿香正气水。如果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或者体温进一步增高,这时候要紧急的送医,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
02:33
中暑的原因
中暑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类,第一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还有一个是散热的问题,散热的障碍,比如通风不够,穿的衣服不透气,这些都是涉及到散热的问题,不能充分的散热,这也是中暑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三个就是汗腺功能障碍,比如身上有很多疤痕的病人,汗腺功能出现了问题,那么汗腺功能障碍,出现散热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叫体温调节中枢的出现的问题,涉及到我们机体,本身对高温的调节能力大大下降,出现中枢性的体温调节障碍,以上四类,就是中暑发生的原因。中暑的预防方法,首先是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那么在室内工作的时候,室内房间要保持通风,那么在高温工作的情况下,要适当的多饮,运动饮料补充水分,那么适当的还可以吃一些防暑的药物,比如说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中暑的危害有哪些
中暑是夏季高发病征,中暑的轻重程度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同,轻度中暑可引起头晕、身体无力、出虚汗等症状,重症中暑可导致脱水、神志改变、心脏骤停。
01:55
中暑后怎么办
中暑后应该在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液体,采用冰敷的方法降温。一、让病人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二、给病人多补充液体,比如淡盐水、绿豆汤、清凉的菊花茶等;三、用冰敷的办法降低体温,很多人在中暑以后还会出现发烧,有的时候体温会非常高,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降低体温;四、中暑有时候情况下比较严重,甚至会危及到生命,所以不要轻易忽视,如果严重的中暑出现神志不清楚,休息一会以后也不能缓解,应该及时拨打120,让专科医生来处理。
夏天中暑了怎么治疗
夏天中暑的患者需要及时服用人工冬眠药以及吲哚美辛等药物,或者可以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同时可选择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必要时可进行灌洗治疗。另外,患者要及时休息和补水,还可适当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