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内膜炎用什么抗生素

61763次浏览

大多数心内膜炎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应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时,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抗生素;还可以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要做到足量、足疗程。

心内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细菌、真菌、微生物入侵心内膜诱发的心脏病。当出现这种疾病时,常会伴随着心慌、疲乏无力、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肺栓塞、脑动脉栓塞等多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那么,心内膜炎用什么抗生素比较好呢?
  1、青霉素类抗生素
  心内膜炎的出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这些病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比较敏感,所以出现心内膜炎时,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是首选的药物。但应用这种药物前需要先进行皮试,如果皮试结果过敏就不能用这种药物治疗。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效果差不多,出现过敏的几率相对来说要低一些。所以出现心内膜炎时,也可以应用这类抗生素抗菌消炎,缓解病情。
  3、糖肽类抗生素
  这种抗生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比如对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比较敏感,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敏感。心内膜炎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出现心内膜炎时,可以应用这类药物抗菌消炎。但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危险,所以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自己不能盲目用药。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心内膜炎时,也可以应用这种药物治疗,让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滥用抗生素会引起不良反应,所以患有心内膜炎后,应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自己不能乱用药物;用药时还要保证足量、足疗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急性心内膜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发热、进行性贫血、全身疼痛、栓塞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以发热为主的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会伴随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以及面色苍白等现象。再就是会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心脏杂音,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栓塞症状,由于栓塞的部位不同,所以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细菌性心内膜炎怎么治
细菌性心内膜炎可以采用非手术的疗法治疗,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抗生素治疗,尽量选择能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而且长期用药不容易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抗生素,同时还要进行营养支持等其他治疗。如果病情过于严重,则需要考虑做手术治疗。
心内膜炎能治好吗
心内膜炎能否治好取决于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随有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贫血等疾病,还有患者总体的健康水平有关。但是一般80%-90%的心内膜炎,只要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应用抗生素,都是可以治好的,预后的效果也比较好,不会影响患者之后正常的工作生活。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