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踝肱指数测量、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等方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肢体无力、头晕等症状。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手段,通过检测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估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可能提示脂质代谢异常。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需警惕糖尿病相关血管损害。血液检查无须特殊准备,但需空腹8-12小时采血以提高准确性。
2、影像学检查
颈动脉超声可直观显示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性质,无创且重复性好。CT血管成像能三维重建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狭窄程度,对钙化斑块敏感。磁共振血管成像适用于评估脑动脉和下肢动脉病变,无电离辐射但检查时间较长。影像学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对造影剂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3、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狭窄位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用于外周动脉和脑血管评估,分辨率高但属有创检查。血管造影需局部麻醉,术后需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严重肾功能不全或造影剂过敏者需谨慎选择。
4、踝肱指数测量
踝肱指数通过比较四肢血压比值筛查外周动脉疾病,数值低于0.9提示血流受限。该检查操作简便无创,适合门诊初步筛查。测量时需静卧休息10分钟,避免吸烟或饮用咖啡因饮料。严重动脉钙化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心脏CT平扫通过量化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预测斑块负荷,评分超过400分属高风险。该检查无须注射造影剂,辐射剂量较低。年轻患者或低风险人群不建议常规筛查。钙化评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后应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戒烟并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定期复查血管功能指标,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出现持续胸痛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3:11
01:47
02:04
01:40
01:5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 2 动脉粥样硬化什么引起的
- 3 怎么知道自己有动脉粥样硬化
- 4 动脉粥样硬化怎么引起的
- 5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 6 动脉粥样硬化注意什么?
- 7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 8 怎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