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低血压要紧吗

孕妇低血压多数情况下不要紧,但若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警惕。低血压在妊娠期可能与生理性血容量扩张、体位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缓解。
妊娠期低血压常见于孕中期,由于胎盘形成后血管阻力降低及孕激素作用,血压较孕前下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孕妇长时间站立或突然起身时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短暂头晕或眼前发黑,平卧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日常需注意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可分次摄入含钠食物如苏打饼干,穿着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
当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且伴随持续头痛、呼吸困难、尿量减少时,需考虑病理性因素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妊娠剧吐导致脱水也可能引发低血压,此类情况需监测尿酮体及电解质水平。子痫前期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需结合蛋白尿及水肿情况综合判断。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孕妇,低血压可能加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风险。
建议孕妇每日晨起后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记录餐前餐后数值变化。若反复出现晕厥或胎动异常,应立即进行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日常可食用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瘦肉预防贫血,运动时避免高温环境,洗澡水温不宜超过38摄氏度。妊娠期血压管理需产科医生与心血管科医生协同评估,禁止自行服用升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