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疸的症状

60391次浏览

黄疸的症状之一是皮肤和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可根据黄疸色泽来判断具体的病因和种类。黄疸患者的尿液及粪便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这些颜色的改变会受到不同疾病的影响。除此以外,黄疸的症状还包括消化道症状以及胆盐血症的症状。

黄疸其实是一种常见症状和体征,并不是某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很多疾病都会导致黄疸,比如说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溶血性贫血、肝内胆管结石等。如果对其症状有一定了解,就可以在早期发现病情。那么黄疸症状有哪些?
  1、皮肤和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
  如果患有黄疸,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会出现黄染,可以根据色泽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者是种类。如果说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很有可能是溶血性黄疸。如果是浅黄色或者是金黄色,多半都是肝细胞性黄疸。如果是暗黄色或黄绿色,有可能发生了梗阻性黄疸。如果黄疸加深,尿液、痰液、泪液以及汗液也会有黄染,唾液一般不会有颜色改变。
  2、尿液和粪便颜色改变
  黄疸会导致尿液和粪便的颜色发生改变。如果是梗阻性黄疸,尿液的颜色比较深,看起来就像是浓茶一样,粪便的颜色往往会变淡。若是胆道完全阻塞,粪便会变成陶土色。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是酱油色,顺便的颜色也会加深。肝细胞性黄疸的尿液颜色通常是轻度加深,粪便的颜色是浅黄色。
  3、消化道症状
  黄疸患者除了皮肤和巩膜会有感染之外,也会伴随一些消化道症状。比较常见的就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饱胀,不少患者还会出现厌油腻食物的现象。如果说病情比较严重,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问题。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高度营养不良。
  4、胆盐血症的症状
  黄疸有可能会导致胆盐血症,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比较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如果忍不住抓挠,皮肤部位会留下明显的抓痕。再就是会有心动过缓、脂肪泻、夜盲症、身体乏力以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相关推荐

03:14
什么是婴儿黄疸
婴儿黄疸主要是由于孩子体内的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从而导致孩子出现皮肤、黏膜,包括脏器的一些黄染。大部分孩子的黄疸,都是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孩子是生理性黄疸,实际上对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对孩子没有太大的影响,只需要等待自行消退就可以。病理性黄疸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发病或者诱因的存在而引起的,比如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或溶血病,或甲功异常,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因为吃母乳,导致孩子存在母乳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偏低有哪些危害
实际上间接胆红素偏低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形成间接胆红素,又叫非结合胆红素,它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后就会变成结合胆红素,随着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正常总胆红素的水平是1.7μmol/L-17.1μmol/L,低于这个数值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意义,高于这个数值称为黄疸,在17.1μmol/L-34.2μmol/L之间属于隐性黄疸,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皮肤黏膜、巩膜也没有黄染等情况。而大于34.2μmol/L以后,就可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就叫显性黄疸。间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产生的,只要没有明显的溶血等情况。胆红素水平是在正常范围就是间接胆红素,如果血细胞正常的破坏,但是肝脏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以后,会导致间胆和直接胆红素都会增高,但是鲜有出现偏低的情况,临床上也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查体发现胆红素水平偏低,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综合来看看您肝功能、ALT、AST这些有没有异常,GGT、AKP是胆管壁损害的一些指标,看有没有问题,总胆红素水平如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甚至是CT检测,还有就是血常规有没有溶血,还有肝脏的病毒标志物等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也都是常规体检关注的内容。所以总之间接胆红素偏低,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意义。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61231次收听

02:50
手心发黄怎么回事
手心发黄在肝胆外科尤为多见。手心发黄是全身皮肤黏膜,包括眼睛的巩膜、手心都发黄,是身体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总胆红素升高情况,黄疸是常见的。还有肝脏疾病,像肝炎、急性肝坏死、药物性的肝炎、酒精性的肝炎也会出现黄疸。除了肝脏本身的情况以外,红细胞溶血也会出现黄疸。还有生理情况,吃含有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如南瓜、胡萝卜,长期吃手脚心特别黄,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黏膜和巩膜不发黄。中医认为手脚心发黄主要是脾气不足,用益气健脾药物,像六君子汤。还有湿热,可用甘露消毒丹等治疗。
01:41
黄疸很高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黄疸很高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而最大的影响是胆红素,不仅是在皮肤上沉积表现出来黄疸,而且最可怕的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脑子里而产生核黄疸。所以孩子的黄疸若非常高,危险性便非常大,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以内,黄疸非常高,会发生核黄疸的可能性,而核黄疸是无法自愈性的疾病,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会出现手足徐动等,会影响到智力、运动。因此若孩子的黄疸非常高,尤其是超过340μmol/L,必须住院治疗,而且要考虑积极的治疗手段,如换血治疗,把小孩的血给换出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黄疸用哪些药好呢
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普遍,,如果说黄疸一直都不消失的话就需要看是否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的话就要注意使用药物治疗才可以了,不过因为新生儿本身就不易用药,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选择治疗黄疸的药物一定要谨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黄疸用哪些药好。
该怎么样诊断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黄疸的出现需要家长们及时了解病症,根据病症及时诊断,家长们一定要根据宝宝出现黄疸的病症,及时的进行治疗,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宝宝远离黄疸疾病的困扰。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
黄疸一定要做哪些检查
新生儿黄疸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都是在新生儿几天之后发生,那么新生儿该做哪些检查?专家表示,临床上一般认为新生儿黄疸患儿该做下述三项检查,下面专家为大家一一具体介绍,希望它们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新生儿黄疸该做哪些检查?
黄疸不治疗有什么后果
黄疸不治疗后果比较严重,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出现,比如败血症、胆道闭锁、胆红素脑病以及肝功能异常等。这些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致命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肝功能出现衰竭以及肝腹水等现象。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比如肝细胞性的黄疸,如果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胆道梗阻,也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是在肝脏内由间接胆红素和某些特殊的化合物结合之后,形成的溶于水的这样的一种物质。通过胆汁排泄进入到肠道,因此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常见的原因像肝细胞性的黄疸,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脏肿瘤而出现明显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如果肝脏疾病合并了胆红素异常升高,往往提示着肝功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受损。胆管的堵塞可以由于胆管的结石、胆管的炎症、异物、寄生虫或者是胆道系统的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相邻器官,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还有某些内科疾病,像肝内胆汁淤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同样会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的排泄障碍,也会引起直接胆红素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43

2020-02-24

54011次收听

黄疸怎么退的快
让黄疸消退的办法,还是有很多的,具体还是看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如果说病情比较轻微,那么只需要多晒太阳,或者是采取其他疗法,就能够让黄疸消退,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光照疗法,化学疗法以及药物疗法,其中换血疗法相对而言,花费比较昂贵,而且较为麻烦,并且光照疗法,只适合症状轻微的患儿使用。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
新生儿期和新生儿后期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是黄疸的迁延不愈,这种黄疸一般程度和进展都不是很明显。相对在其它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当然需要密切的观察。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特殊的神经系统异常,如果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都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可以观察到生后两周到四周,看黄疸消退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
语音时长 01:07

2019-04-26

59218次收听

01:23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密切观察,看新生儿是否有特殊的神经系统异常。如果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均无异常,可观察2周~4周,根据黄疸消退的情况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外部干预,便可以自愈;而治疗病理性黄疸一般有: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等。
语音时长 01:57

2018-09-30

63015次收听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怎么区分
生理性和病理性的黄疸区别主要有: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浅黄色。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30

64687次收听

01:52
黄疸引起听力受损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黄疸引起的听力损失,一般是由于某些病毒侵犯听神经而造成。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会比较严重,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出现听力损失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一般情况下,患者如果是由于黄疸引起听力受损的情况,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系。如果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在中度到重度,只要在听力补偿的有效范围当中,就可以先考虑使用助听器;如果是在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助听器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聆听的要求,就要考虑做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总之,由于黄疸引起患者出现的听力损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而使用的干预手段以及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进行细化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