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危害有哪些呢
慢性肠炎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肠梗阻、肠穿孔等危害。慢性肠炎主要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引起,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受损、全身并发症。
1、营养不良
慢性肠炎患者因长期腹泻、腹痛导致食欲下降,同时肠道吸收功能受损,容易出现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乏。典型表现为体重减轻、贫血、水肿,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需通过肠内营养补充或静脉营养支持改善,必要时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葡萄糖电解质注射液等医疗制剂。
2、肠梗阻
炎症反复发作可导致肠壁纤维化增厚、肠腔狭窄,严重时形成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轻度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者需行肠粘连松解术或肠切除吻合术。常用药物包括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甘油灌肠剂等。
3、肠穿孔
深部溃疡穿透肠壁全层时可引发穿孔,多见于克罗恩病等特殊类型肠炎。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发热,CT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并行腹腔冲洗,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4、中毒性巨结肠
严重炎症波及肠肌层神经丛时,可能导致结肠失去蠕动功能而异常扩张。表现为腹胀加重、发热、心率增快,腹部平片显示结肠直径超过6厘米。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必要时行结肠造瘘术。
5、癌变风险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者,结直肠癌发生概率显著增高。炎症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上皮异型增生可能进展为恶性肿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预防性切除病变肠段。监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A199等。
慢性肠炎患者需保持低纤维、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选择米汤、面片等流质,缓解期逐渐增加蒸蛋、嫩豆腐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出现发热、便血、持续腹痛需及时就医。长期服药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血液循环。
相关推荐
02:33
02:28
02:3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慢性肠炎
- 2 慢性肠炎是怎么形成的
- 3 怎么知道是慢性肠炎
- 4 如何避免慢性肠炎
- 5 慢性肠炎是怎样的呢
- 6 怎么知道是慢性肠炎?
- 7 慢性肠炎自己怎么处理
- 8 如何知道是慢性肠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