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预防常识有哪些
肺栓塞的预防常识主要有控制体重、避免久坐、合理用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后早期活动等。肺栓塞是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控制体重
超重会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减缓血流速度,提高血栓形成概率。建议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肥胖者需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2、避免久坐
长时间保持坐姿会使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建议每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可做踝泵运动促进回流。长途旅行时穿戴医用弹力袜,飞行途中多饮水避免脱水。卧床患者需家属协助定时翻身。
3、合理用药
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者需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改用其他避孕方式。外科手术前后按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肿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预防血栓。
4、治疗基础病
心房颤动患者需规范服用华法林钠片控制心律。静脉曲张患者可考虑硬化剂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要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出入量平衡。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5、术后早活动
骨科或腹部手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床上踝关节屈伸运动,24小时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下床活动。剖宫产产妇术后12小时可进行下肢按摩,促进子宫复旧和血液循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需结合病情制定个体化活动方案。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戒烟限酒,穿着宽松衣物。存在静脉血栓史、家族遗传史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应定期进行D-二聚体检测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3-6个月抗凝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