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疸常见因素都有哪些

61106次浏览

黄疸常见因素主要有溶血性疾病、肝胆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药物因素等。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可能与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有关。

1、溶血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大量血红蛋白分解生成间接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会引起黄疸。患者可能伴随贫血、乏力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溶血筛查等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新生儿溶血病可采用蓝光照射,严重者需换血治疗。

2、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管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排泄障碍,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患者常出现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等症状,可通过肝功能、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病毒药物、手术取石或保肝治疗。

3、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等感染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或肝功能受损,引发黄疸。患者多伴有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需通过血培养、病原学检测明确诊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疟疾需使用青蒿琥酯片等抗疟药。

4、遗传代谢性疾病

吉尔伯特综合征、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由于胆红素代谢酶缺陷,可能导致慢性或重度黄疸。患者可能有家族史,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轻症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重症可能需要肝移植。

5、药物因素

利福平、磺胺类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或溶血,导致黄疸。患者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黄疸多可消退。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

出现黄疸时应避免高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保证充足休息。建议记录黄疸出现时间、伴随症状及变化情况,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哺乳期母亲发现新生儿黄疸需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2:56
总胆红素23严重吗
胆红素主要是反映肝脏功能和胆汁代谢情况的指标,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4μmol/L-17.1μmol/L。但总胆红素值23μmol/L,并不一定异常,如果其他检查没有情况,可能是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引起,比如喝酒、熬夜、加班等,不用过于担心,日常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熬夜。若过段时间去医院复查后还是异常者,多是疾病引起需及时治疗。临床常见病理性因素有:胆道梗阻、肝细胞功能受损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多考虑存在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有胆管结石、胆道肿瘤等。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多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多考虑肝细胞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偏低有哪些危害
实际上间接胆红素偏低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形成间接胆红素,又叫非结合胆红素,它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后就会变成结合胆红素,随着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正常总胆红素的水平是1.7μmol/L-17.1μmol/L,低于这个数值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意义,高于这个数值称为黄疸,在17.1μmol/L-34.2μmol/L之间属于隐性黄疸,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皮肤黏膜、巩膜也没有黄染等情况。而大于34.2μmol/L以后,就可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就叫显性黄疸。间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产生的,只要没有明显的溶血等情况。胆红素水平是在正常范围就是间接胆红素,如果血细胞正常的破坏,但是肝脏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以后,会导致间胆和直接胆红素都会增高,但是鲜有出现偏低的情况,临床上也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查体发现胆红素水平偏低,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综合来看看您肝功能、ALT、AST这些有没有异常,GGT、AKP是胆管壁损害的一些指标,看有没有问题,总胆红素水平如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甚至是CT检测,还有就是血常规有没有溶血,还有肝脏的病毒标志物等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也都是常规体检关注的内容。所以总之间接胆红素偏低,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意义。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61231次收听

03:00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偏高是怎么回事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合起来就是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增高我们称为黄疸。直胆和间胆都高,如果它的程度是同等程度的,首先考虑肝细胞性的黄疸。排泄的肝外胆道梗阻也可以出现黄疸,但这个梗阻性的黄疸是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如果是溶血红细胞破坏太多,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如果是肝细胞的病变,如病毒性肝炎等。肝病包括有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庚等这些肝炎,还有酗酒,有的病人自服一些抗感冒的药物也可导致急性肝损伤。抗结核的药物,还有一些化疗药物,肝癌,还有肝硬化等都可以出现胆红素的增高。
02:03
不拉屎能排黄疸吗
不拉屎也可以排黄疸。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来进行分泌的,它可以通过胆管系统来排到肠道中,胆红素转变成粪胆元排出体外,部分的胆红素可能通过肠道的粘膜儿进行重吸收,通过肠肝循环又回到血液系统,回到肝脏,还有一部分会进入到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胆红素升高之后,大部分的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测,当尿中胆红素升高反过来会提示出现了问题,有可能会出现肝胆系统方面的疾病,需要进一步的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02:08
喝葡萄糖水能去黄疸吗
一般黄疸是指血中的胆红素超过34.2μmol/L及以上。黄疸病因学包括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及先天性四大类。溶血性最常见的是蚕豆病,进食蚕豆后出现溶血,然后出现黄疸。肝细胞性常见的如乙肝、丙肝。胆汁淤积性,如出现胆总管的结石会出现黄疸。先天性的是良性的病变,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喝葡萄糖对于四大类的黄疸,都不会出现治疗作用。一旦出现黄疸,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此时需要耐心的去消化门诊,甚至住院治疗,查其原因,包括病毒学、影像学、CT、核磁等检查。
黄疸注意事项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由于宝宝出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一般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治愈的。那么,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黄疸怎样保养比较好
孩子患上了黄疸后家长们要怎样护理和照顾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会面对,孩子一旦患上了黄疸身体就会很不舒服,这时就得靠家长们的细心呵护和照顾了,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怎样照顾和护理黄疸宝宝吧。
黄疸喝白糖水有用吗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喝一些水,慢慢就会消退。但是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即便是喝白塘水也不会有效。在出现黄疸以后,就需要及时去检查,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比如肝细胞性的黄疸,如果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胆道梗阻,也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是在肝脏内由间接胆红素和某些特殊的化合物结合之后,形成的溶于水的这样的一种物质。通过胆汁排泄进入到肠道,因此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常见的原因像肝细胞性的黄疸,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脏肿瘤而出现明显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如果肝脏疾病合并了胆红素异常升高,往往提示着肝功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受损。胆管的堵塞可以由于胆管的结石、胆管的炎症、异物、寄生虫或者是胆道系统的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相邻器官,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还有某些内科疾病,像肝内胆汁淤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同样会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的排泄障碍,也会引起直接胆红素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43

2020-02-24

54014次收听

02:30
胆红素高的危害有什么
正常的胆红素是由于血细胞的破坏,然后在肝脏进行转化,继而通过胆汁排泄入肠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出现胆红素的异常升高,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一些其他的检查,来判断胆红素升高的具体原因。胆红素异常升高,胆道梗阻会出现胆汁的反流,导致胆汁淤积出现明显的黄疸,有可能会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甚至是肝功能衰竭。另外,胆道的梗阻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皮肤瘙痒,以及可能伴随胆道堵塞合并的感染,出现明显的胆管炎。对于某些肝脏疾病出现明显的代谢障碍,胆红素升高往往意味着病情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医学上称为酶胆分离,也就是转氨酶正常而胆红素异常的升高。
总胆红素21严重吗
总胆红素21μmol/L属于总胆红素轻微升高,病因涉及很多方面,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确定病因,才能了解严不严重。
新生儿白眼球发黄怎么回事
新生儿白眼球发黄可能是患上了黄疸所引起的,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消退,所以家长一般不需要特别担心;如果患上了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的治疗,以免使病情越来越严重。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母乳性黄疸一般跟小孩吃母乳之后胆红素的值增高有关。一般正常的孩子也会有生理性的黄疸,在生后2到3天出现,逐渐加重,在7到8天时比较高。一般黄疸值在7到12天左右逐渐开始下降,但是有一些吃母乳的孩子,如果一直吃母乳,黄疸会持续到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停母乳之后,胆红素会很快下来,一般为2到3天。这个过程中可以吃一些肠道菌群的调节剂,像之类,都会帮助肠道菌群,把黄疸的值下降。还可以适当用一些葡萄糖水,这些都会帮助孩子的胆红素下降。还可以适当晒太阳,也可以帮助母乳性黄疸下降。如果有些比较重,胆红素一旦超过18以上,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需要除外母乳之外的原因造成黄疸的一个因素,这些都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语音时长 01:42

2019-04-04

59875次收听

什么是rh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可以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如果不予治疗,大多情况严重患病的胎儿就会发生死亡。Rh溶血病也可导致新生婴儿黄疸、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
语音时长 01:56

2018-09-30

58878次收听

RH溶血严重吗?
Rh溶血后果严重,易出现Rh溶血性黄疸,多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48小时迅速加重;贫血,轻者不易察觉,重者可因贫血引起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发生在较大量溶血时,由髓外造血增生所致;溶血重者还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吃奶少、少哭,严重者会出现死亡。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30

6578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