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该怎么办呢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需求增加、青少年生长发育过快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如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促进铁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影响铁吸收。建议每日保证适量优质蛋白和深色蔬菜摄入。
2、补充铁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铁剂。铁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黑便、胃肠道不适等反应,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补铁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储存铁。
3、治疗原发病
针对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导致慢性失血的疾病进行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需长期监测铁代谢指标。炎症性肠病患者需控制疾病活动度以改善铁吸收障碍。
4、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可考虑输注浓缩红细胞。输血需严格掌握指征,避免铁过载。对于地中海贫血等特殊类型贫血需谨慎评估输血方案。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多属气血两虚证,可选用归脾汤、八珍汤等方剂调理。针灸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改善造血功能。药膳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枣枸杞粥等食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膳食,保证每日摄入足量血红素铁,避免过度节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缺氧。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治疗期间每2-4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水平。出现心悸、乏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补铁患者需注意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防止铁过载损伤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