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儿童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主要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需根据儿童具体功能障碍类型及发育阶段,由康复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1、运动疗法
通过被动关节活动、平衡训练、步态矫正等改善肌力与运动功能。适用于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或运动发育迟缓,需配合悬吊系统、平衡垫等器械重复进行。训练中应避免疲劳,家长需辅助完成家庭训练计划。
2、作业疗法
针对手部精细动作障碍,采用穿珠、拼图等游戏化任务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孤独症儿童可通过结构化任务改善注意力,家长需每日记录训练进展。治疗师会根据握笔姿势、手眼协调等调整难度。
3、言语治疗
运用构音器官按摩、图片交换系统等方法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或构音障碍。对于听力损失儿童需结合听觉口语法,家长需配合家庭语言环境营造。严重吞咽障碍者需进行口腔感觉刺激训练。
4、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滑板、秋千等器材调节前庭觉与本体觉输入,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感知觉异常。训练需控制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家长需观察儿童情绪反应并及时调整方案。
5、物理因子治疗
采用低频电刺激缓解脑损伤后肌痉挛,水疗促进肌肉松弛。超声治疗可用于软组织粘连,但癫痫患儿禁用。所有物理治疗须由治疗师操作,家长不可自行使用设备。
康复训练期间应保证儿童每日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神经修复;避免高糖饮食影响注意力。训练前后进行15分钟关节放松活动,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定期评估功能进展,及时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触情绪。若出现训练后持续哭闹或食欲下降,需暂停训练并咨询康复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