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肾炎病人能生孩子吗

发布时间:2020-12-1025770次浏览

肾炎病人能生孩子吗,这是许多女性患者很关注的问题,关于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尤其是已婚育龄期女性病人而言,得了慢性肾炎后还有没有生小孩的权利,成为她们最为担忧的事情,那么慢性肾炎期间能生小孩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事实上,并不是全部的慢些肾炎患者都不能生小孩,在要求允许的情况下,慢性肾炎女性患者还是有机会生小孩的。

按照慢性肾炎病变的水平不同,对胎儿的发育亦有不同的影响。慢性肾炎伴有血压增高者,往往伴有胎盘功效减退,胎儿血液供给不够,可出现胎儿宫内发育缓慢、死胎、围产治疗比率高。严重肾炎孕妇,其胎儿治疗比率可达百分之50。

慢性肾炎期间能生小孩吗,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慢性肾炎如果肾功能未复原正常者,尿蛋白量增多,达“++”到“+++”,血中尿素氮或肌酐降低,要预防出现肾功能衰竭。这样的患者,不宜怀孕。如果是晚期妊娠,应行人工流产。

2、慢性肾炎伴有血压增高的妇女,不宜怀孕。怀孕后约有百分之75的患者并发重度妊娠高血综合征,早产及死胎出现率极高。当肾炎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引发前兆子痫和子痫,此时血压上升很高并伴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乃至抽搐等。子痫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要挟很大。此时除积极治疗外,经常要终止妊娠,以加重心肾担负。

3、患慢性肾炎的妇女,如果肾功能已根本正常,尿蛋白大批(微量或“+”),且一段时刻的稳固期,能怀孕。但应注意休息,增长养分,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足量维生素,饮食宜淡,不宜过咸。注意增长身体抵抗力,防止各类感染,活期检验肾功能。每一次产前检验都要察视浮肿、体重增长情况,测血压,检验尿蛋白等。仅有大批蛋白尿而不伴有血压增高者,孕期增强保健,精心监护,妊娠结局普通是良好的。

如果已然确认是慢性肾炎,一次妊娠后最佳做绝育手术。即便第一胎不幸夭折,也不必冒险再次怀孕。临床已然证实,每怀孕一次,都会使肾炎病情减轻,而延长患者的寿命。有些肾炎病人,如慢性躲藏型肾炎、轻度肾病型,仅有大批蛋白尿,无高血压,无肾功用减退者,在严密医疗监护观察下可允许妊娠。

慢性肾炎期间能生小孩吗?伴有大量蛋白尿发生,血压增高明显,肾功能明显减退等,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贸然生小孩,以免加重病情的同时伴有生命危险。积极抓紧时机治疗,病情康复稳定下来后,还是可以正常怀孕生子的。

相关推荐

肾不好脱发吗
肾跟皮肤关系不是特别大,所以脱发跟肾脏关系也不是很大,有些患者脱发就怀疑有肾脏病,但是诊查肾功能和尿常规都是正常的话,建议去看皮科。肾脏会影响全身的各个系统,尤其是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到了尿毒症期,可能还会有并发症,可能间接的会导致患者出现脱发,还有一些肾脏病治疗的药物,使用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脱发的现象,但是停药以后头发都能重新恢复,所以脱发不见得是跟肾脏有一定相关。
语音时长 01:22

2021-12-30

56768次收听

02:59
如何消除脸部浮肿
首先疾病导致的,若长期出现脸部浮肿,建议先到医院检查,有没有疾病,如有的人是肾炎或者肾功能不良,导致的脸部浮肿。疾病引起的脸部浮肿,要治疗疾病,疾病治好,脸部浮肿会消退。检查确实没有疾病,可能有几种原因:睡觉的时候,不爱睡枕头,头比较低。另外可能晚上睡觉前喝水比较多。所以要从生活习惯上去改变,应该睡枕头。晚上不要饮太多水。另外可以对脸部进行热敷,用热毛巾或做美容的蒸汽、对脸部进行适当的加温。同时尽量保持站立位或者坐立位坐姿,不要让自己处于平躺的位置,或者倒立。
02:53
肌酐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肌酐高的原因具体如下:一、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尿蛋白,长时间未治疗导致肌酐增高,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二、药物,尤其是不正规的吃一些补品和小诊所开的某些汤药,长时间口服会导致药物性肾损伤。三、常见的毒物,如有毒性的食物,包括平时吃的毒蘑菇,或者过量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引起肌酐增高。血肌酐增高要定期体检,轻度的肌酐增高,平时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最好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进行健康体检,这样可以在肌酐增高之前找到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或者是避免使用会造成肾脏损伤的一些药物。
02:05
肾炎一定要做肾穿刺吗
肾炎绝大部分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需要做肾穿刺来明确它的病理类型。因为肾炎分很多种类型,不同的肾炎它的治疗方案和愈后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来说,肾活检是肾脏病诊断的一个金指标,能够帮助医生很好的了解病因,给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现在仅仅是病因在临床上可以比较明确推断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做肾穿,给患者对症治疗,否则的话,其他的肾炎都是应该给患者进行肾活检来明确病理类型,再进行后续针对性的治疗。
肾损伤可以恢复吗
肾损伤是有可能修复的。肾脏损伤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肾损伤的具体类型,如果肾损伤是急性肾损伤,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可以恢复的。如患者严重腹泻,夏天大量的出汗、中暑、剧烈的呕吐,导致水分丢失,血容量下降,这种情况通过输液恢复血容量,可以恢复肾脏的血液供应,病情就可能恢复。如果肾损伤是慢性肾损伤,肾脏组织已经被破坏,肾脏组织被破坏以后,是不可以再生的。所以慢性肾损伤就不能够恢复。如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情况长期损害肾脏,导致肾功能衰竭。这些病情,是只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而不能够逆转。
语音时长 01:12

2021-05-11

89448次收听

有蛋白尿就是肾炎吗
有蛋白尿不一定是肾炎,蛋白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的蛋白尿主要是和熬夜、发烧、剧烈运动、进食高蛋白的食物有关,生理性的蛋白尿并不需要进行治疗,一般会在7天内恢复正常。病理性的蛋白尿主要是和肾炎有关,不过肾炎还会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肾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医生在治疗时会结合引起肾炎的病因、病变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肾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要熬夜,不要黑白颠倒,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患者也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然后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11

75389次收听

左肾刺痛怎么回事儿
虽然肾脏里面没有痛觉神经,但包在肾脏外面的被膜、输尿管等部位是有痛觉神经的,因此当左肾结石、急性肾盂肾炎、左肾囊肿、左肾脏肿瘤、左肾周围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使肾脏体积增大等原因,刺激、牵拉这些痛觉神经,就可以出现左肾疼痛。这些情况可以通过泌尿系超声、肾脏CT以及尿液检查可以确定,如果出现左肾的剧烈疼痛,则需要警惕左肾结石下移引起左侧输尿管积水、扩张以及左侧的肾脏血栓形成,引起左侧肾梗死,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16

86535次收听

肾炎的一般治疗方法
肾盂肾炎是夏季多发的肾病疾病之一,那么对于肾盂肾炎的治疗不知道您是否了解呢?下面是肾病医院的专家为您详细介绍的肾盂肾炎的一般治疗方法:
肾炎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肾炎的严重危害有哪些,近年来肾炎这样的疾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疾病的发生给他们带去了太多健康危害,所以对于这样的疾病人们更加应该多去了解一些常识,下面一起来了解肾炎疾病的严重危害性有什么?
得了肾炎吃什么药管用?
得了肾炎吃什么药管用?肾炎就是肾脏发炎吗?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疑问,那么对于肾病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介绍一下肾炎的治疗:
肾炎能治好吗
肾炎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可以治好。而慢性肾炎发病后易导致肾功能减退,治疗较困难。
肾炎要注意什么
肾炎需要注意事项较多,在生活中控制饮食,不要吃过量酸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调节好心情压力,另外多运动增强免疫力,还要忌烟忌酒。
02:11
肾炎严重吗
肾炎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病情有轻有重。急性肾炎患者一般可以痊愈,有很小的一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比如像年龄大、合并高血压,还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预后不太好;急进性的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基础,很快出现了肾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在病理上分为一型、二型、三型。越早了解到病理类型,对治疗和恢复都有帮助,预后不良的患者多见于一型和三型。血肌酐大约六百的患者,以及老年人的患者,慢性肾炎疾病迁延不愈、病情缓慢进展,最终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无症状的蛋白尿和血尿的患者无需特别的治疗,也不必太紧张,定期随访就好。
尿毒症的症状
尿毒症期患者会由于体内变化出现各个系统的紊乱和症状。如消化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竭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等系列症状。1、最常见消化系统,因为血肌酐明显增高,体内有一定的毒素含氮废物积聚,可引起明显影响到患者的食欲,食欲减退,严重者会出现比较频繁的恶心和呕吐。2、除毒素水平增高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肾衰竭并发症,临床上常见是贫血、肾性贫血,此时会出现明显乏力,活动耐力减退,爬个一两层楼就会明显觉得喘,累的不行。3、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出现低钙高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出现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患者会由于血里的甲状旁腺素明显升高,出现全身性瘙痒,还会出现骨痛、肌肉力量改变。4、其他如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如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也会出现明显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血钾高患者还会出现心率减慢,甚至会出现心脏停跳,危及到生命的猝死等表现。
语音时长 02:03

2019-07-24

60995次收听

02:27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难以控制的阶段,最终进入终末期而导致。一般在尿毒症阶段,90%以上的肾小球出现硬化,是一种不可逆改变,因此尿毒症是无法治愈的。到了尿毒症阶段,一般给患者进行替代治疗,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需要病人每周2到3次、每次4小时的治疗,由医务人员操作一些仪器,帮助病人清除体内多余的毒素和水分。患者也可以进行肾移植,这种治疗后患者和正常人生活相差不大,但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