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抗肿瘤药物可以引起心衰
部分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心力衰竭,主要有蒽环类药物、抗代谢类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烷化剂等。
1、蒽环类药物
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等蒽环类药物可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心肌细胞损伤,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剂量依赖性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表现,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治疗需停用相关药物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2、抗代谢类药物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等抗代谢类药物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典型表现为胸痛、心悸伴呼吸困难,心电图可见ST段改变。急性期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终止化疗。
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影响心肌微循环,导致高血压和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疲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血压监测显示明显升高。建议化疗期间定期监测心功能。
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PD-1抑制剂可能诱发免疫性心肌炎,表现为突发性心力衰竭伴肌钙蛋白升高。心肌活检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需立即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5、烷化剂
环磷酰胺大剂量使用时可能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膜,引起出血性心肌炎。临床可见心动过速、心包积液,多在用药后1-2周内发生。预防性使用美司钠可降低心脏毒性风险。
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脏功能监测,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低盐饮食并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化疗前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预防性使用心脏保护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