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少数情况下可由HACEK菌群或真菌导致。该疾病常发生于心脏瓣膜异常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草绿色链球菌是口腔正常菌群,在拔牙或口腔手术后可能通过血流定植于受损心瓣膜,其黏附能力较强且致病性相对温和,导致病程呈亚急性进展。肠球菌多来源于泌尿生殖道或胃肠道,常见于老年患者或接受侵入性检查后,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可能表现出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通常与人工瓣膜或植入器械相关,其生物膜形成特性使得治疗难度增加。
HACEK菌群包括嗜血杆菌属、放线杆菌属等苛养菌,需特殊培养基才能检出,这类细菌生长缓慢但可能引发较大赘生物。真菌性心内膜炎多见于静脉吸毒者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念珠菌和曲霉菌是主要病原体,赘生物体积大且易发生栓塞,预后较差。
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需注重口腔卫生,进行牙科操作前高危人群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控制慢性感染灶;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心瓣膜病患者需定期心脏超声检查。出现持续低热、乏力、心脏杂音变化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关键。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足量、足疗程抗生素,严重瓣膜损害者可能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