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儿童脾虚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异常、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通过饮食调理、推拿按摩、中药调理、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脾虚多与饮食不当、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情志失调、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
1、饮食调理
脾虚儿童应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南瓜羹等,避免生冷油腻。可适量添加茯苓、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每日少量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若伴随积食,可用焦山楂、炒麦芽煮水代茶饮。
2、推拿按摩
补脾经手法为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直推200次,配合摩腹5分钟、捏脊3遍。每日操作1次,注意手法轻柔。推拿后可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灸3-5分钟,皮肤微红为度。
3、中药调理
脾虚泄泻可遵医嘱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婴儿健脾散、参苓白术颗粒等中成药。气虚明显者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药材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服药期间忌食萝卜、绿豆等解药食物。
4、适度运动
每日进行30分钟温和运动,如拍球、跳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耗气。运动后及时擦汗更衣,防止受凉。可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早晚各练习5-8次。
5、规律作息
保证每日10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1小时。建立固定就餐和排便时间,避免熬夜或晨起过晚。睡前2小时禁食,可用热水泡脚10分钟。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责骂或娇惯。
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体重和身高增长曲线,记录每日饮食及排便情况。注意腹部保暖,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若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或生长发育迟缓,应及时就医。调理期间避免频繁更换喂养方式,减少生冷零食摄入,创造愉快的进食环境。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