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不建议继续食用。
1、保质期定义
保质期是食品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包装形式,通过科学试验确定的品质保持期限。在保质期内,食品应当保持标签中明示或隐含的品质要求,包括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不同食品的保质期差异较大,如巴氏杀菌乳保质期通常为2-7天,而罐头食品可达2-5年。
2、影响因素
食品保质期受原料品质、加工工艺、包装材料、贮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温度波动会加速油脂氧化,光照会导致维生素分解,湿度变化可能引起微生物繁殖。采用真空包装、充氮保鲜或添加合规防腐剂可适当延长保质期,但改变贮存条件可能使实际保质期缩短。
3、临界期限
临近保质期的食品称为临期食品,其安全性和营养品质可能已开始下降。部分超市会对临期食品进行降价促销,消费者购买后应尽快食用。对于易腐食品如冷鲜肉、乳制品等,建议在保质期前1-3天就停止食用,高风险人群更应谨慎。
4、变质识别
即使未过保质期,出现胀袋、霉斑、酸败味等明显变质特征的食品也不可食用。液态食品出现分层、沉淀,固态食品出现发黏、变色都可能是变质信号。部分微生物污染如肉毒杆菌毒素无法通过感官辨别,因此对包装破损的食品应直接丢弃。
5、储存建议
按照食品标签要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储存,开封后保质期会大幅缩短。干货类应密封防潮,冷藏食品需保持4℃以下,冷冻食品不宜反复解冻。建议采用"先进先出"原则摆放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避免大量囤积导致过期浪费。
养成查看食品保质期的习惯,购买时注意检查包装完整性,避免选购临期食品。合理规划食材使用顺序,建立家庭食品台账记录进货日期。对于婴幼儿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高风险品类,必须严格遵循保质期要求。若误食过期食品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怎样饮食健康?
- 2 如何注意饮食健康?
- 3 怎样饮食健康呢?
- 4 冬季怎么饮食健康?
- 5 早上要怎样饮食健康?
- 6 怎样饮食健康又减肥?
- 7 如何保护饮食健康?
- 8 节后怎么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