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61396次浏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需根据血栓位置、病程阶段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手段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及压力治疗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由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规范治疗降低肺栓塞风险并改善症状。

抗凝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干预方式,常用药物包括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华法林钠片,通过抑制血栓扩展和复发。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期大面积血栓,如注射用阿替普酶可快速溶解血栓,但需警惕出血风险。手术取栓多用于髂股静脉血栓或抗凝禁忌患者,通过导管抽吸或机械碎栓恢复血流。压力治疗贯穿全程,医用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减轻肿胀并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对于合并癌症或遗传性易栓症患者,需长期个体化抗凝管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需避免久坐久站,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急性期过后逐步恢复低强度活动如步行或踝泵运动。饮食应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戒烟并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或糖尿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下肢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排除肺栓塞。

相关推荐

孕期及产后怎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孕期及产后可通过适度运动、穿戴弹力袜、保持水分摄入、避免久坐久站、定期产检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1、适度运动孕期及产后建议...
02: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如高凝状态、血液瘀滞状态、静脉损伤,都会引起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之后容易引起肺栓塞,又称为PE。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以及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一、突然的下肢肿胀,特别是单侧下肢肿胀,非常有诊断意义。二、疼痛,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所引起。三、因为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浅静脉曲张,容易导致皮炎、色素的沉着和瘀滞性溃疡等。
02:06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型为周围型,中央型,还有股青型。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可能在膝关节以下形成单侧或双侧的深静脉血栓,会造成疼痛等。髂股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指在膝关节以上,出现单侧的肿胀、疼痛。股青型又称为混合型,是指全腿各个部位的深静脉都会出现深静脉血栓。还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主要是因为下肢的静脉瓣损伤,造成下肢深静脉的压力增高,主要会表现出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瘀积性溃疡。
02:47
下肢静脉血栓严重吗
下肢静脉血栓比较严重。下肢静脉血栓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以下严重并发症:一、肺栓塞。肺栓塞主要是指动脉或者分支被堵塞所引起的病理过程。诊断率比较低,但病死率高。尤其是在溶栓过程中出现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几率会更大。肺栓塞经常会表现出三大体征: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二、下肢静脉曲张溶栓后出血。特别要警惕胃肠道出血或者脑出血。这些出血都容易影响到患者最终的生活质量,或导致死亡。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会出现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色素沉着、瘀积性皮炎等。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这种病多发生在下肢。比如高凝状态、血液瘀滞状态、静脉损伤,都会引起血栓脱落,容易引起肺栓塞,又称为PE。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两者结合在一起,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目前临床上又称为VET。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1、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之后,而表现出突然的下肢肿胀。特别是单侧下肢肿胀,非常有诊断意义。2、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所以引起疼痛。3、为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浅静脉曲张,容易导致皮炎、色素的沉着和瘀滞性溃疡等。如果不及时做治疗,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语音时长 01:37

2019-11-27

53517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也可以进行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长期治疗。一、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腿部抬高和初期的卧床休息,可以缓解深静脉血栓病人急性腿部肿胀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一到两周,可以防止肺栓塞形成。二、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正确使用抗凝剂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或者在其它部分形成新的血栓,并能够促使血栓静脉迅速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的抗凝剂是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之后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主要是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与药物、食物的相关作用比较复杂,个体剂量差异也比较大,同时也有出血的风险,需要监测服用。近些年研制出许多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这些药物不需要监测,使用起来很方便。三、溶栓治疗。溶栓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系统性溶栓,另外一种是导管性溶栓。四、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如果是手术或静脉导致的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一般需要持续三个月。对于特发性的深静脉血栓,一般建议抗凝治疗需要持续六到十二个月。
语音时长 01:58

2019-11-27

57353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长时间能好
如果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简单因素,比如手术或者静止导致的深静脉血栓,一般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需要三个月。对于特发性的静脉血栓,建议抗凝时间需要持续六到十二个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者华法林,一般情况下用药时间是三到六个月。对于首次发作的深静脉血栓,但是具有抗磷脂抗体,或者包括两项以上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建议抗凝的时间需要更长一点,一般大于十二个月。对于有两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或者是反复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治疗期甚至会大于十二个月。大于等于两次的病人,建议给予终身的抗凝治疗。为防止患者疾病复发,也为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建议还是给予长期治疗。
语音时长 01:19

2019-11-27

54872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不会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如果不做规范、积极的治疗,可以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在又称为血栓性深静脉炎症。患者患病以后容易造成肢体的病疾,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目前主要有三大原因,要针对于这三大原因做有效的预防。第一,各种手术。第二,长期卧床。第三,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在深静脉系统里,形成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产后或者盆腔术后。为防止患者再次形成深静脉血栓,会积极给予患者一些预防措施。第一,饮食调整。第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第三,给予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和抗凝的药物,来降低血液黏稠度。第四,在术后,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第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避免出现肺动脉栓塞。第六,急性期或者后遗症病人。下床活动时建议最好穿上弹力袜,避免长时间站立。第七,给予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第八,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
语音时长 01:56

2019-11-27

59913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所谓的肺栓塞其实是肌体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之后就随血液进入肌体肺内。小静脉中血栓脱落造成栓塞,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可能会造成的肺栓塞会造成死亡,还会引发下肢移动困难、疼痛等诸多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该怎么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及局部浅静脉扩张,其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B超,用于单纯诊断,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二、多普勒检查和静脉造影;三、CT、核磁检查以及二聚体化验,主要应用于特殊情况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09

2018-09-30

62070次收听

01:4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下肢静脉的一端突然堵塞,致使心脏回流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浅静脉怒张,也有一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但是也有少数的病人会出现肺栓塞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胸痛、休克等症状。
02:18
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治
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以抗凝为主。如果病人出现腿部的肿胀、疼痛或局部浅静脉怒张,可以通过超声判断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可能,一旦确诊,应立刻给予抗凝治疗,且贯穿始终。除抗凝治疗外还有溶栓治疗、手术吸栓等治疗方法。
血栓性疾病的介入综合治疗的进展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利用介入技术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越来越引起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多学科研讨,科研攻关和临床诊断、治疗已逐步开展,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碎栓消融治疗等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就方法学而言,综合性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最有效疗法。
布加氏综合症诊治
布加氏综合症(inferiorvena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下肢深静血栓形成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