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及产后怎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孕期及产后可通过适度运动、穿戴弹力袜、保持水分摄入、避免久坐久站、定期产检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1、适度运动
孕期及产后建议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活动,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运动时应避免剧烈动作,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若出现宫缩或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后可通过抬高下肢帮助静脉回流。
2、穿戴弹力袜
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设计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建议白天持续穿戴,夜间休息时脱下。选择时应测量腿部尺寸,确保压力适中。弹力袜需定期更换,通常每3-6个月更换一次以保持压力效果。穿戴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避免局部压迫。
3、保持水分摄入
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度。建议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选择温开水、淡汤等,限制含糖饮料。哺乳期产妇需额外增加500毫升水分摄入。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佳。
4、避免久坐久站
连续坐立或站立不超过1小时,建议定时改变体位。坐姿时避免跷二郎腿,可垫高下肢。长时间卧床时需进行踝泵运动,每小时活动脚踝10次。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每2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5、定期产检
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医生会评估血栓风险因素。高风险孕妇可能需检测D-二聚体等指标。产后42天复查时需重点检查下肢静脉状况。若家族有血栓病史或既往有血栓事件,应提前告知医生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
孕期及产后需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控制高脂肪高盐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过紧腰带或袜口。如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疼痛或皮肤温度升高,应立即就医。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服用抗凝药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