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脚部的健康保健
脚部健康保健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选择合适鞋袜、适度运动、定期检查及科学护理等方式实现。足部作为人体重要承重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行走功能与全身骨骼力线平衡。
1、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洗脚部,重点清洁趾缝区域,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为宜。清洗后需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间水分残留。真菌感染高发人群可使用含酮康唑成分的洗剂,但无须常规使用抗菌产品。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2、鞋袜选择
选择透气性佳的棉质或羊毛袜,每日更换清洗。鞋子前掌需保留1厘米活动空间,鞋跟高度不超过3厘米为宜。运动时穿着专业运动鞋,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接缝设计的减压鞋。新鞋适应期不超过2小时,逐步延长穿着时间。
3、适度运动
每日进行踝泵运动、脚趾抓毛巾等足部锻炼,每次持续5-10分钟。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足弓肌力。运动前后需做足部拉伸,避免跟腱紧张。存在扁平足等结构性异常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训练。
4、定期检查
每月自查足底皮肤有无皲裂、鸡眼或异常增厚,观察趾甲是否发生嵌甲或变色。糖尿病患者需每周检查足部感觉功能,可用单丝测试触觉灵敏度。发现伤口经3天未愈或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
5、科学护理
修剪趾甲应平直保留1毫米白边,避免圆弧形修剪。足跟皲裂可薄涂含尿素软膏,厚茧禁用刀片自行削除。冬季可使用电热毯预热被褥,但避免直接高温烘烤足部。泡脚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禁忌添加刺激性物质。
建议将足部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足弓压力测试。长途行走后可用网球滚压足底放松筋膜,睡眠时用枕头垫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出现持续麻木、刺痛等神经症状或反复发作的足癣应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处理。日常注意控制血糖、血脂等基础代谢指标,维持合理体重以减轻足部负荷。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