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和丙肝会引起哪些肝外系统损害

59286次浏览

人人都知道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侵犯肝脏的一种病原体,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肝炎病毒除了伤害我们的肝脏还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惹出更多的“祸事”。下面就举几个常见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肝外系统损害。

①肝炎相关性肾炎: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后,有时并不引起肝脏损伤,但它可以和体内的抗体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同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肾小球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动“攻击”,引起肾损害。有人发现,我国有20%~40%患有肾炎的儿童是乙肝病毒感染者。

不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同样也会引起肾炎。据美国报道,有10%~20%的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乙肝和丙肝病毒引起的肾损害通常情况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伴有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中,镜下血尿和蛋白尿是最常见的表现。少数病人会表现为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甚至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肾病综合征症状:镜下血尿和高血压。

②肝炎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肝炎相关性再障)多发生于急性肝炎的恢复期,但有时也可发生于慢性肝炎,特别是使用有抑制骨骼作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发生率为0.1%~0.2%。大部分肝炎相关性再障预后不良,尤其是全血细胞均重度减少的病人,死亡率极高。

死亡原因多为感染,或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因此,肝炎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一旦发现血细胞减少,需警惕肝炎相关性再障,并在多部位行骨髓穿刺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肝炎相关性再障的治愈率。

③冷球蛋白血症:国外的科学家发现,一些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在流经四肢皮肤和皮下组织时,血浆受冷后,其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发生沉淀,医学上称其为冷球蛋白。在实验室里,医生们可把这些患者的血液在37℃下凝结,分离出血清,再把血清放置在4℃条件下,24小时后检查血清中的凝胶或沉积物,即可查出这种冷球蛋白。这些体内有冷球蛋白的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易疲劳、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也可发生脉管炎、皮肤紫癜或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还有可能发生肾炎。

④扁平苔癣:扁平苔癣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不但发生在皮肤,还常累及口腔粘膜及生殖器黏膜,严重的导致营养不良、口臭和性交困难。这种疾病常与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感染有关。肝炎并发扁平苔癣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除,多数医生认为与免疫有关。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除了造成上述肝外系统的疾病外,有时还可影响心脏和神经系统。所以说,尽管肝炎病毒“攻击”的主要脏器是肝脏,但它们常常造成全身许多器官的损害,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相关推荐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提示什么情况
乙肝病毒的E抗体是乙肝五项检测化验单里边非常重要的一项,但它是阴性或者阳性,并不作为单独的项目来进行解释,而是结合乙肝五项的其他几项,共同来解释。如果一个乙肝五项的化验单里边,只有单独的一个乙肝E抗体阳性,那多半是实验误差,因为单独的阳性,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一定要结合其他的来综合判断。打个比方如果乙肝五项里边有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加上核心抗体阳性,这个是大家俗称的乙肝小三阳,代表病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不是有明显的传染性,需不需要做抗病毒治疗,还需要结合HBV-DNA和乙肝病毒的定量来综合判断。而跟E抗体对应的,叫乙肝的E抗原。所谓抗原抗体往往是一对,乙肝五项里边的E抗原和E抗体就是一对。如果乙肝的病人经过治疗,E抗原阳性慢慢的转成E抗体阳性,这个就是所说的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随着大三阳转小三阳,一般HPV-DNA,就是乙肝病毒的定量,也会逐渐的下降,肝功能也会逐渐的恢复正常。所以从E抗原转到E抗体阳性,同时伴有肝功好转、DNA降低,这个代表抗病毒治疗有效,病情处在控制状态。另外也有其他的情况,比如乙肝E抗体阳性加上核心抗体阳性,再加上表面抗体阳性,这个是经常容易混淆的乙肝三个抗体阳性,容易被人混成是乙肝大三阳。而其实三个抗体阳性,往往代表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而机体的免疫力正常,把病毒清除掉了身体处于恢复期,还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这三个抗体阳性的情况,应该是好事,应该将来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了。
语音时长 02:32

2021-11-05

55346次收听

01:55
打乙肝疫苗可以吃早饭吗
打乙肝疫苗可以吃早饭,不用空腹去接种。但是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已经检测了乙肝五项的血清标记物,是不是有乙肝病毒的感染,是不是没有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没有免疫力。如果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打疫苗也晚了,没有作用。如果已经有了表面抗体阳性,对乙肝已经有免疫力了,就没必要再打乙肝疫苗。所以如果没有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可能要抽血化验,这个时候最好要空腹去,这样大夫在抽血的时候比较方便,否则还得要第二次跑医院,进行疫苗接种前的准备。
男性有乙肝会遗传给孩子吗
乙肝不是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老公有乙肝是不会遗传给小孩的。但是在婴儿出生以后,如果与父亲有密切接触,父亲有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的风险。所以对于这样的人群,在婴儿出生以后,即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需要接种三针,在半年以后接种完,需要做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查,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具有保护力不会感染乙肝;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直到抗体产生为止。我国对所有的新生儿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滴度大于100,有明确的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减退。因此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十个单位以下,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来提高乙肝表面抗体滴度,预防乙肝感染。如果母亲有乙肝,是有可能会经过母婴传播给孩子的,需要进一步执行母婴阻断,降低孩子的感染率。
语音时长 01:29

2021-06-07

67358次收听

湿疹能打第二针乙肝么
患者出现湿疹后是不建议打第二针乙肝疫苗的,如果患者湿疹比较严重,再接种乙肝疫苗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同时出现皮疹会与湿疹,容易混淆无法判断病情。接种疫苗的禁忌症主要为过敏体质或患有过敏性疾病、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发热、严重感染者,需要暂缓注射疫苗。湿疹的患者如果在病情发作期,建议在病情稳定以后再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同时,我们正规的注射完乙肝疫苗的三针之后,需要停药3到6个月之后复查乙肝两对半,评估乙肝表面抗体是否阳性。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获得了保护性的抗体,说明对乙肝具有抵抗力。
语音时长 01:06

2021-06-07

66377次收听

01:55
乙肝疫苗可以用医保吗
乙肝疫苗不在医保范围内。乙肝疫苗目前在我国是计划免疫,刚出生的小宝宝需要打三针乙肝疫苗。就是在出生的时候打一针,然后在一个月和半年的时候各打一针,这三支均免费。对于普通人群,经过乙肝疫苗接种应当产生表面抗体,也就是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如果表面抗体阴性,定量值小于10mIU/mL,就是没有抗体,就需要继续接种乙肝疫苗,激发身体产生抗体,这时再接种的乙肝疫苗不免费,也不属于医保范围。但是费用也不算特别昂贵。
乙肝是不是遗传病
目前,患有乙肝病的人越来越多,乙肝具有传染性,传播面积很广,因此,很多人对乙肝是否遗传产生了疑虑,很多年轻患者得了乙肝,不敢生孩子,怕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那么,乙肝是遗传病吗?我们一起去看看。乙肝是遗传病吗?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而乙肝则是由乙肝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现在得乙肝的朋友们越来越多,乙肝的患者被很多人所排斥,也使我们这些没有得这种病朋友,都不敢跟乙肝的病患者接触,就是会怕被他们传染!那么像这些病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从而传播给别人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吧。
打乙肝疫苗不能吃什么
注射疫苗之前,不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否则会对注射的情况造成影响,尽量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来食用。此外,还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若是在疫苗接种以后,则不要吃一些发物,否则会影响伤口的痊愈,导致伤口出现发炎情况。
乙肝性传播几率有多大
乙肝性传播几率有百分之六点四六。乙肝是血液传染病,国外特别是非洲国家主要通过性传播,而国内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性传播者大都转换成抗体阳性,这可能与人种有关。乙型肝炎传染性很强,但是夫妻之间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调查了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35到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六点四六。但是,其子女患乙肝的概率较高,有204位,占百分之七十七点五,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调查资料基本一致。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百分之六十五点三(172位)。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阴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因为成人往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无藏身和落脚之地。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
语音时长 02:20

2020-02-13

62781次收听

乙肝小三阳如何预防
乙肝小三阳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无乙肝表面抗体者应尽快注射乙肝疫苗;餐具消毒;不小心被乙肝病毒污染的东西刺破皮肤,要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众所周知,乙肝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易防难治。所以对于乙肝最好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主动预防措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只要切断乙肝传播途径就可以预防其传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餐具不注意也可能造成乙肝传染。如正常人在有口腔破损或口腔出血的情况下使用了带有乙肝病毒的餐具,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乙肝患者所用的餐具消毒达不到要求,也会传染乙肝病毒。预防乙肝要采取如下措施:对于没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人群,应尽快注射乙肝疫苗,一般来讲按0、一、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大多数人群均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即可预防乙肝发生。对餐具进行消毒是切断乙肝传播的又一重要措施。公用餐具消毒方法很简单:将餐具加盖煮沸,乙肝病毒在100摄氏度环境中1分钟即可失去传染性,煮沸15~20分钟可杀灭乙肝病毒。对于不小心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针或其它锐器刺破皮肤的人群,应尽快科学处理伤口,并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g。
语音时长 02:04

2020-02-13

62782次收听

02:04
乙肝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的肝炎没有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严重阶段可能出现黄疸、肝掌,甚至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的表现。一、消化道的症状,厌食,油大的食物恶心,食欲比较差。二、有肝区的疼痛,烦躁的情绪,还会出现口干、口苦等症状。三、肝硬化严重,出现有肝掌,手掌的大小鱼际部会发红。严重的可能有黄疸,即巩膜黄染。四、脾大、肝大,体征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洗澡时可能会发现两侧肋部底可触摸到肿块。
02:15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乙型肝炎,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的有感染乙肝病毒以后,所导致的慢性的肝脏的炎症。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引起消化道的症状。如说恶心、腹胀、乏力、不想吃饭。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喝酒、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暴饮暴食,要防止肝性的血糖升高,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病情严重时,也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之,丰富的维生素、清淡的饮食、严格的戒酒、适当的休息,这种管理对乙肝的恢复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hbv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是一种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乙肝病毒的基因是一种双链病毒,记录乙肝病毒的遗传信息,乙肝病毒有复制、鉴赏、繁殖后代的能力。乙肝病毒是乙肝病数量最敏感的指标,是判断人体内乙肝病毒数量的重要指标。出现这种现象,就需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注意。
04:14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剖宫产能减少乙肝母婴传播吗
在没有乙肝疫苗以前,医生们想尽办法减少乙肝的母婴传播。医生们发现,自然分娩产程较长和难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高于生产过程顺利、产程较短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推测可能是长时间的宫缩,胎盘绒毛血管破裂,使母亲血液更多地渗透到婴儿体内,导致婴儿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