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疾病的组成
血液疾病主要由造血系统异常、血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三类组成。造血系统异常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细胞异常涉及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凝血功能障碍涵盖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疾病可能由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1、造血系统异常
造血系统异常主要指骨髓或淋巴组织病变导致的血液疾病。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和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无效造血和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可能进展为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常伴随骨痛和高钙血症。造血系统异常通常需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化疗、靶向药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2、血细胞数量异常
血细胞数量异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有关,表现为乏力、苍白。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机制破坏血小板,引起皮肤黏膜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表现为红细胞异常增多,可能增加血栓风险。血细胞数量异常需结合血常规、骨髓活检等评估,治疗包括补充造血原料、免疫抑制或细胞减灭术。
3、血细胞功能异常
血细胞功能异常指细胞形态或生理功能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因红细胞膜蛋白缺陷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溶血和血栓倾向。白细胞功能缺陷如慢性肉芽肿病,因吞噬细胞杀菌功能障碍导致反复感染。这类疾病需通过特殊功能试验确诊,治疗包括脾切除、补体抑制剂或基因治疗。
4、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血友病A和B分别因凝血因子Ⅷ和Ⅸ缺乏导致关节和肌肉出血。血管性血友病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陷相关,表现为黏膜出血。获得性凝血障碍如维生素K缺乏、肝病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引发多部位出血或血栓。诊断需依赖凝血功能检测和因子活性测定,治疗包括替代疗法、抗纤溶药物或血浆置换。
5、血液系统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涵盖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疾病。霍奇金淋巴瘤以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众多,可累及淋巴结或结外器官。骨髓增殖性肿瘤如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随髓外造血和脾肿大。这类疾病需通过病理活检、分子检测分型,治疗包括放疗、免疫化疗和CAR-T细胞疗法。
血液疾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铁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发热、出血倾向或乏力加重应及时就医。部分遗传性血液疾病需进行家系筛查和遗传咨询。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