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结核的识别与诊断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系统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识别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能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确诊需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特征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活检等结果。
1、临床表现
骨结核早期多表现为病变部位隐痛或钝痛,夜间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局部肿胀、皮温升高。脊柱结核患者可能出现驼背畸形或神经压迫症状,关节结核常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午后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结核中毒症状,但缺乏特异性。
2、影像学检查
X线可见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死骨形成,晚期可能出现冷脓肿钙化。CT能更清晰显示微小骨质破坏和软组织病变,MRI对早期骨髓水肿和脊髓受压敏感,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脓肿范围。影像学特征需与骨肿瘤、化脓性骨髓炎等疾病鉴别。
3、实验室检测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提示结核感染可能,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较高,痰或脓液抗酸染色检出结核杆菌可确诊。血沉和C反应蛋白常升高,但缺乏特异性。病理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和朗格汉斯巨细胞是诊断金标准。
4、分子生物学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直接检测病灶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具有快速、高敏感性的特点。基因Xpert MTB/RIF检测能同时判断利福平耐药性,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这些方法对菌量少的早期病例诊断价值显著。
5、鉴别诊断
需与化脓性骨髓炎、布鲁氏菌病、骨肿瘤等疾病区分。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白细胞升高明显;布鲁氏菌病有牛羊接触史且血清学阳性;骨肿瘤通常无结核中毒症状,活检可明确。临床需综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骨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钙质促进骨质修复。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病变脊柱者建议使用支具固定。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9-12个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影像学评估疗效。出现神经压迫或严重畸形时需考虑手术清除病灶并重建稳定性,术后仍需完成全程药物治疗。
相关推荐
02:29
02:08
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