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感染原因
新生儿细菌感染可能由产道定植菌传播、皮肤黏膜屏障不完善、医疗器械污染、喂养不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细菌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喂养困难、黄疸加重、呼吸急促、皮肤脓疱疹等症状。
1、产道定植菌传播
分娩过程中母体产道内的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可能侵入新生儿呼吸道或消化道。这类感染多发生在出生后72小时内,需通过血培养确诊。治疗需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2、皮肤黏膜屏障不完善
新生儿表皮角质层薄,脐部残端未完全闭合,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或皮肤脓疱疹。需用碘伏消毒局部,严重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合并全身症状者需静脉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3、医疗器械污染
气管插管、留置针等医疗操作可能引入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这类感染起病急骤,可能出现败血症表现。治疗需根据细菌培养选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同时移除污染器械。
4、喂养不当
配方奶冲泡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母乳储存不当,可能导致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感染。表现为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需暂停喂养,改用静脉营养,必要时口服蒙脱石散,严重者用注射用美罗培南。
5、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IgG水平低,中性粒细胞功能不足,易发生肺炎克雷伯菌等机会性感染。这类患儿需住保温箱隔离,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抗生素可选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联合阿米卡星注射液。
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洁新生儿皮肤皱褶处,脐部护理用75%酒精消毒直至残端脱落。喂养前彻底洗手,奶瓶奶嘴煮沸消毒10分钟。注意观察体温、吃奶量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探视人员直接接触新生儿,衣物选用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