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轻微骨裂怎么办
脚崴了轻微骨裂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轻微骨裂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骨骼发育异常、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
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负重活动。选择弹性绷带或护踝时需确保松紧适度,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2、冷敷热敷交替
损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减轻毛细血管出血。48小时后改用热毛巾湿敷,每日3次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皮肤。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痂形成,或云南白药胶囊改善局部淤血。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配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患处。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先进行踝泵运动,每日3组每组20次。2周后增加提踵训练,用弹力带辅助做背屈跖屈练习。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限,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5、定期复查
每2周拍摄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4周后仍未见愈合迹象需考虑脉冲电磁场治疗。复查时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调整固定方式或增加骨代谢调节药物。
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等效钙质,配合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修复,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可适量食用黑芝麻糊、虾皮等含钙食物,但需控制盐分摄入防止水肿加重。建议选择泳池行走等低冲击运动维持肌力,6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动作。若出现患肢麻木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就医排查血管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