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位于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处,常用于缓解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
1、穴位定位
膻中穴在体表定位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男性可直接取两乳头连线中点,女性因乳房形态差异需平第四肋间隙定位。该穴深层对应胸骨体,浅层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胸大肌,针刺时需注意避开胸骨。
2、主治功能
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产后缺乳、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配合内关穴可增强宁心安神效果。
3、刺激方法
可采用指压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按3-5分钟,或艾条悬灸10-15分钟。针刺需专业医师操作,平刺0.3-0.5寸,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穴位贴敷可选择麝香壮骨膏等活血化瘀类贴剂,每次贴敷不超过8小时。
4、配伍应用
治疗胸闷气滞常配内关穴、太渊穴;改善产后缺乳多配合少泽穴、乳根穴;调理情志抑郁可联合太冲穴、神门穴。现代研究显示刺激该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5、注意事项
胸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禁用针刺;孕妇慎用强刺激手法;局部皮肤破损时禁止艾灸。自行按摩应控制力度,出现心慌、出汗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日常保健可用掌心轻揉膻中穴,配合深呼吸练习,每次5-10分钟。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劳累,胸闷发作时可含服速效救心丸4-6粒应急。长期胸痛或心悸症状持续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