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膻中穴的作用

62058次浏览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缓解情绪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闷、气短、心悸、咳嗽乳腺疾病及情绪障碍等问题。

1、宽胸理气

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刺激该穴位可疏通胸部气机,改善因气滞血瘀引起的胸闷、胸痛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操作时可采用指压法或艾灸法,配合檀香、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效果更佳。

2、调节心肺功能

该穴位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刺激膻中穴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配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联合使用补肺活血胶囊。针灸该穴时需注意深度控制,避免伤及胸膜。

3、缓解情绪障碍

膻中穴被称为"气会",对焦虑、抑郁等情志病症有调节作用。现代研究显示刺激该穴能调节5-羟色胺水平,临床常与太冲穴配伍使用,配合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等中成药,能显著改善睡眠障碍和情绪波动。

4、治疗乳腺疾病

该穴位对乳腺增生、乳汁分泌不足等乳腺问题有治疗作用。哺乳期女性可配合使用通乳颗粒,乳腺增生患者可联合乳癖消片。操作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5、改善消化功能

虽然膻中穴主要作用于上焦,但通过经络联系对胃脘胀满、呃逆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缓解效果。临床可配伍中脘穴使用,配合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日常可通过轻柔按摩膻中穴进行保健,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按揉3-5分钟,每日2-3次。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若出现严重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不可仅依赖穴位刺激。孕妇及胸部皮肤破损者慎用该穴位治疗。

相关推荐

风池穴疼痛是怎么回事
当风池穴出现疼痛症状时,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病变,比如经常低头的人可能出现了颈椎病、枕大神经炎;经常吹冷风,导致风寒入体,也会诱发这种症状出现。另外脑血管痉挛、睡眠不足,也是导致风池穴疼痛的原因。
太阳穴胀痛怎么办
太阳穴胀痛可通过调整作息、局部热敷、按摩放松、服用止痛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太阳穴胀痛通常由疲劳用眼、精神紧张、偏头痛、高血压、颅内病变等原因引起。1、调整作息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太阳穴胀痛。建议保持每天7-8...
手臂上有什么穴位
手臂上有合谷穴、曲池穴、内关穴、外关穴、手三里穴等穴位,常用于缓解疼痛、调节胃肠功能及改善局部循环。
上臂粗是什么经络堵了
上臂粗可能与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等经络不畅有关。经络堵塞通常由气血运行受阻、局部劳损或寒湿侵袭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肌肉僵硬、酸胀或活动受限。
01:51
耳朵聋耳鸣的针灸治疗方法
大多数人要找到相关的经脉进行操作,首先患者如果出现了耳朵聋或者耳鸣后,可选取耳屏前的听宫、耳屏下切迹的听会或者耳垂后侧的翳风,还有后方的风池、完谷,这些穴位都能对耳朵耳鸣,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耳朵上边像角孙或率谷这些穴位,是常见的治疗耳鸣、耳聋的穴位;如果是点按,用手、针对局部进行点揉,或者对翳风、风池点揉。病情比较重的需要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针刺。针刺的时候刺激的深度比较强一些,首先在局部通过酒精消毒,然后把针快速的扎到穴位上,能够起到更强更深入的刺激,一般留针15-20分钟左右,起到更好地调节耳聋耳鸣的效果。
01:58
艾灸柱的使用方法
艾灸柱主要是通过点燃的灸柱对穴位进行艾灸,要掌握适当的方法。所谓灸柱就是把艾绒搓成小圆锥体,现代工艺更加先进,把艾灸、艾绒做成成品,上面是艾柱,底下是能粘在皮肤上的小的穴贴。可根据需要选择,如果灸合谷,可以把艾柱放在合谷穴的位置,然后做点燃和直接灸,点着以后,把艾柱在周围灸一灸。也可以把艾柱,放在曲池穴或外关相应的穴位。还可以放在腹部、背部、腰部等相应的位置。如有咳嗽症状的患者,可以艾灸天突穴,也可以把艾柱放在上面,做艾灸的方法。注意点着了以后不要烫伤皮肤,底下需要垫隔物,如姜片或者蒜或盐,此外要注意灸的时间,一般灸5-10分钟以后,皮肤有温热感,就可以换其的穴位,所以掌握好安全性,不要被烫伤。第二是掌握时间、掌握好力度。
01:54
艾灸肚子的位置和方法
艾灸肚子的位置,包括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等,通过艾灸能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如关元穴,一般在肚脐下三指左右的位置,通过对此位置做艾灸,可以起到补益元气的作用,灸的时候将灸条点着,放在离皮肤大概有两三公分的位置,不要太热,太热可能导致烫伤。灸的时候可以做回旋灸,能起到温补的效果。第二个穴位就是中脘穴,中脘穴一般在肚脐到剑突连线的中点的位置,在肚脐上四寸,灸的时候也是通过回旋灸,能够起到加强运化功能、调节脾胃的效果。最后穴位是神阙穴,神阙穴是在肚脐的位置,也是人体唯一肉眼可见的穴位,因为最早的时候是从婴儿连接子宫的媒介,所以脐带连接到人体以后,是补益元气的作用。通过艾灸做回旋的艾灸,能够起到补益元气、强壮身体的效果。
翳风穴
翳风穴位置它在我们的耳后部,是在乳突的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翳风穴如何取穴首先,我们找到自己的耳唇,把耳唇往下按动。这个位置就是翳风穴。这是它的简易取穴法,它在乳突的前下方,在下颌角凹陷中,这就是我们说的翳风穴。翳风穴的功效它可以主治头面部非常多的疾病,它可以治疗面瘫,特别是面瘫急性期的时候,可以治疗耳朵的疾病,可以治疗耳聋耳鸣,也可以对面肌痉挛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说是颞下颌关节紊乱,我们也是取翳风穴,它也有很好的功效,对于腮腺腮部的问题,腮腺炎,它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耳后局部的疼痛,它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翳风穴最适合的理疗方法有针刺,有艾灸,也有刮痧这样的一个方法。取到翳风穴之后,然后针垂直于皮肤进针,用一寸左右的针,进针一般来说是0.3-0.5寸,局部取胀感即可,翳风穴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用艾条灸,用回旋灸以及温和灸的方法去治疗,灸的时间,以5-10分钟为宜,灸到皮肤微微发红或者是热力渗透为度。另外,也可以用刮痧,用角刮法去轻轻的刮治这个位置,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翳风穴理疗的频率及最佳时间翳风穴的治疗频率是根据病情来决定的,如果病情重,每日治疗一次,如果是病症有所缓解,一周治疗2-3次即可。翳风穴的禁忌它下边有血管神经,因此,禁忌采用重手法,针刺的时候,也禁忌深刺重刺。
语音时长 02:47

2022-02-17

72932次收听

风池穴
风池穴位置风池穴在耳后,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凹陷,它入后发髻一寸半的位置上。风池穴如何取穴在我们的后头部,这个是斜方机,这是胸锁乳突肌,在这两个肌肉凹陷的位置上,这就是我们的风池穴。风池穴的功效各种的头疼,不管是风寒或者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疼,风池穴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包括偏头疼,它也可以治疗眼睛的疾病,像视物不清,风池穴也可以治疗鼻子的疾病,像过敏性的鼻炎,另外,风池穴也可以治疗咽喉部的疾病,像慢性的咽炎,咽痒这样的疾病,同时风池穴它也可以治疗耳朵的疾病,像耳聋耳鸣,它不光能治外风,它也能治内风,它可以治疗头晕,它可以对于高血压病产生作用,同时,它也可以治疗各种的过敏症,以及风阳上扰的各种的征象。风池穴最适合的理疗方法风池穴主要来说可以用针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推拿的手法,另外风池穴也可以使用灸法,也可以使用刮痧的方法。针刺的朝向是向口的位置,一般来说,用一寸半进针,针入的尺寸,大概是0.5-0.8寸。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或者是进行温和灸,要注意皮肤、头发、毛发与艾柱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距离5-10公分,然后灸的时间5-10分钟。可以采用刮板,用角刮的方式,从上往下去刮治风池穴,也可以采用揉法,按揉这个穴位,采用食指和拇指的点揉法,也可以采用拿法。风池穴理疗的频率及最佳时间风池穴的治疗频率是跟病人的症状是相关的,如果症状重,比如说头疼非常重的时候,我们可能每天治疗一次到两次,如果说病症减轻了,像头疼头晕都缓解了,我们可能要一周治疗2-3次为宜。风池穴的禁忌如果不熟悉这个穴位的解剖,尽量不要用针刺的方法,风池穴的针刺的深度,不能够超过它固有的深度,因为跟我们人体的胖瘦是相关的,不能够深入到颈髓。
语音时长 03:55

2022-02-17

79642次收听

艾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我们中医的艾灸也是一个中医里面非常常用的方法,也非常简便,效验,非常容易操作,也很方便,又很廉价,又很实效。它就是利用艾灸、艾条、艾绒的这种燃烧,燃烧的时候产生的热力,通过热力、温灼穴位和人体的局部组织和穴位,然后达到一种温通经络、温阳散寒、温气养神的功效。因为灸总体来说就是一种温阳的药,燃烧所有的火,能够补益人体的火,因为人体内,气血运行需要一种能量,需要一种火力的推动。所以阳火的推动形成全身的气化,艾灸就能够补益这种气,正是因为补阳的功能,所以在灸完之后特别注意,不要用冷水去冲洗它,尽量要保持局部的温暖,一灸之后这个区域的上下内外都有一种温通感,温暖感,而且这种温暖感会穿透,所以不要用凉水,凉水一凉它又收缩了,又停滞住了,反而就更糟,所以我们不要用凉水。第二灸为阳热之物,灸完之后阳内的火在体内运行,可以适当地喝点温的茶或者暖暖的豆浆这一类,补充一些阴液水,阴阳平衡,如果感觉到口干舌燥,艾灸的量就要控制一下,灸太多,火热能够容易灼伤阴液容易阴虚,所以阴虚的人也要注意。如果灸的人感觉到烟头干燥,甚至有上火表现,艾灸要暂停。服用一些豆浆、果汁或者清凉的饮品或者食物,但是不要太寒凉,使身体达到一种阴阳平衡。
语音时长 02:27

2020-04-22

60502次收听

脏腑点穴是什么
脏腑点穴属于中医疗法,也就是施治者通过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来实施治疗的,重点部位在腹部,也可以用于治疗身体四肢,腰背疼痛一系列的疾病,达到恢复身体脏腑的功能。运用脏腑点穴对于患者来说既不用针又不用药,效果很好,自然很受欢迎。
01:27
阴谷穴能治疗头汗吗
阴谷穴治疗头汗有一定的效果。阴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因为阴谷穴是水湿汇聚之处,所以中医自古就认为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多汗,因此临床上使用有一定效果。阴谷穴的取穴位置在大腿的腘窝内侧,就是膝盖弯的内侧,在解剖学上就是半腱肌肌腱和半膜肌肌腱之间的缝隙。当患者觉得出汗比较多的时候,除药物治疗和避免过于焦虑烦躁外,也可以适度的按压阴谷穴。按压的正确方法是缓缓吐气,左右同时用力按压阴谷穴六秒钟,至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需有耐心按压三十次。
外关穴有什么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的作用主要是疏风清热、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外关穴主要治疗感冒、发热等热病,还有头痛、耳鸣、耳聋等这些头面和五官科的病症;还可用于肋间神经痛和颈肩部的疼痛。另外,外关穴还可用于上肢的麻木、无力和疼痛这些病症。平常也可自己在家里揉按外关穴,都可缓解耳鸣、耳聋,还有头痛的这些症状。所以,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高热、神经性耳聋、落枕、急性腰扭伤等症状;还可与阳池、中渚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语音时长 01:13

2019-02-14

68512次收听

按摩三阴交有什么好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同时调理肝脾肾三个脏腑,调理三条经络。肾是藏精的,精和血可以互相转化。肝是藏血的,调节循环血量。脾是统血的,同时还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三个脏都跟血有关。三阴交穴跟血,体内的阴阳,阴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像妇科疾病,三阴交穴是必取的,调理人体的阴血非常好。男性如果有阴不足或者血液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可以用三阴交来调理。三阴交穴是脾经的穴位,位置在内踝上三寸。从内踝骨开始向上三寸,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按一按会有很明显的酸胀感。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三阴经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也就是肝脾肾三条经的交会穴。三阴交是一举三得的一个穴。
语音时长 01:56

2018-12-21

64181次收听

02:52
百会穴的作用与好处
提升人体正气、回阳救逆,治疗失眠以及神经衰弱等好处。百会穴在头顶部,前发际上缘上五寸,或从后发际往上七寸。百会穴是一身人体正气之所汇,医生在给患者做治疗的时候,首选的就是百会穴位。通过在百会穴做手法,可以提升人体正气,用正气推动气血的运行,起到更好的推动治疗的作用。包括做手法、针刺、艾灸都首选百会穴。百会穴可以进行艾灸的手法,艾灸的手法是选取普通长艾条,将艾条放在百会穴位置,采取悬起的缓慢灸法,一般顺时针灸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可以治疗失眠以及神经衰弱疾病。在百会穴采取悬起灸,也就是固定不动灸法,它可以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比如患者突然出现阳气暴脱、全身出冷汗,可以采取悬起灸的方法帮助提升阳气。同时在百会穴做艾灸,还可以起到升阳固陷的作用。阳气下陷引起的脏腑下垂、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可以采取艾灸,帮助正气提升,把脏器的位置复于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