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归脾丸与健脾丸的区别

87378次浏览

归脾丸与健脾丸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分、功效和适应证不同。归脾丸主要由党参、白术、黄芪等组成,用于心脾两虚;健脾丸则含党参、白术、陈皮等,主治脾虚食积。两者在脾虚调理中各有侧重,需根据具体症状遵医嘱选用。

1、成分差异

归脾丸含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龙眼肉等,侧重补气养血,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当归活血调经。健脾丸以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为主,陈皮理气健脾,山楂消食化积,麦芽助消化,整体侧重消食导滞。

2、功效对比

归脾丸功效为益气健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伴面色萎黄。健脾丸则强调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针对脾虚食积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泄等症。

3、适应证区别

归脾丸主治心脾两虚证,常见于慢性失血、过度思虑人群,症状多伴气血不足表现如头晕乏力。健脾丸适用于单纯脾虚兼食积,多见于饮食不节者,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4、药理作用

归脾丸通过补气生血改善全身机能,其中龙眼肉宁心安神,对神经衰弱有效。健脾丸则通过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山楂含有机酸能增加胃酶分泌,麦芽含淀粉酶帮助分解碳水化合物。

5、使用注意

归脾丸不宜用于实热证或感冒发热者,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健脾丸禁用于胃阴不足型胃痛,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胃酸过多。两者均需避免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

脾虚患者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有助于脾胃运化。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证型,避免自行长期服用中成药。服药期间出现腹胀、便秘等不适需停药咨询医师。

相关推荐

湿气重的人怎么排湿
湿气重的人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改善居住环境等方式排湿。湿气重可能与脾胃虚弱、环境潮湿、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晚上洗澡会湿气重吗
晚上洗澡一般不会导致湿气重,但洗澡后未及时擦干身体或处于潮湿环境中可能增加湿气侵袭的概率。
女性脾湿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脾湿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大便溏稀、舌苔厚腻、脘腹胀满等。脾湿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或脾胃虚弱导致,需结合具体表现辨证调理。
02:47
肠胃湿气重的症状
脾胃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两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属于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负责从食物中摄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另外,脾主运化还包括脾与人体的水湿代谢有关系。脾主四肢,即脾的功能强弱与四肢的活动能力有关。如果脾胃之气受损,就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的情况。湿气停留在体内会产生胃胀、腹胀、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容易疲劳。一旦四肢疲劳,就容易感染、感冒。另外,可能出现白带异常,白带清晰、量多,这都属于脾胃湿气比较重的症状。
02:57
湿气重脸上长痘痘用什么药
湿热的体质出现痘痘的时候一定要清热利湿,可以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的药物,像薏米、滑石、黄芩、黄连、莲子、穿心莲、黄柏等一类清热利湿的药物,对湿热性的痤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青壮年脾胃功能较强健,食欲较好,如果不注重饮食养生,经常吃一些麻辣刺激的东西,或经常饮用白酒,就会导致体内湿热比较旺盛,阻塞经络系统,使面部气血运行不通畅,可能引起痤疮的出现,面部的皮疹、红肿、热痛,或皮疹上面有白头,或是皮疹上面有黑头。
02:49
湿气的症状有哪些
湿气湿属于外在的邪气,中医是六淫邪气之一。中医认为,自然界侵入到体内的邪气有六种,是风、寒、暑、湿、燥、火。湿气是其中之一,湿气通于夏,夏天湿气比较重,夏天和人体的脾胃相对应。另外,湿气和脾胃相对应。也就是湿气进入体内以后,易出现脾胃功能下降的症状,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四肢无力,酸困,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另外,湿气是为阴邪,湿气吸入体内以后,使经络不通,使肌腱、肌肉组织僵硬、麻木、疼痛、关节疼痛这一类症状。另外,湿为阴邪,湿气下注可以引起来腹泻、白带异常、增多等等症状。
02:58
怎么样去湿气
首先分析一下人体为什么会有湿气。湿气来源一是外界的湿气,由于长期居住生活在潮湿环境,湿气会侵入到人体。或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淋暴雨,湿气会侵入人体。还有一种和长期大量饮酒、吃麻辣食物,辛香、麻辣损伤脾胃,会出现体内湿气的情况。还有一些苦寒药物,损伤脾胃、阳气,湿邪就会在体内产生。根据湿气的来源,采取逆向的操作就可以去掉湿气。如果是居住的环境、生活的环境湿气比较重,要换环境。要戒酒,同时用一些益气、健脾、芳香化湿的药物,像藿香、佩兰等等或者滑石这类药物,都有去湿气的作用。
祛湿方法有哪些
不同的湿有不用的祛湿方法,如果是肠胃不行,肠胃引起的脾湿失滞,应该用健脾祛湿的方法,用饮食可以调整,用健脾的方法,健脾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都可以。还有常用的食物,薏苡仁、薏米红豆粥、莲子、薏米根都可以,这都可以祛湿。但是,脾胃湿,如果祛是类风湿,这种湿就差一点,可以用大量的薏苡仁加上祛湿药物、苍术之类的药物也可以。湿不同,因为有慢性炎症,相当于西医的慢性炎症,要把病位定好。如果是上焦湿,祛肺热,中焦健脾,下焦的湿主要是前列腺。因此,用黄柏清热祛湿。其次,这还有一个饮食的问题,湿重的病人,辛辣的食品、酒要少吃。同时,起居有常,不要熬夜,熬夜会生湿。再就是肥甘厚味少吃,这都是生湿,大家注意。
语音时长 02:18

2021-06-25

69374次收听

人参健脾丸治什么病
人参健脾丸是一种中成药,可以用于治疗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腹泻便溏、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疾病,建议遵医嘱服药。
归脾丸的功效
归脾丸是使用党参、酸枣仁、远志和白术等中草药为原料炮制而成的中成药物,其所具有的功效不仅仅是健脾益气,而且可以补血安神,对于心脾两虚和神经衰弱等多种症状都有治疗效果,还可用于改善女性出现的气虚崩漏等妇科疾病,对体质也有调理的效果。
脾湿是什么内容
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主运化水谷、水湿。当脾胃受湿邪困阻时,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造成脾湿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两部分。外因主要是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脾湿,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造成脾气虚弱,形成脾湿。
语音时长 01:55

2018-09-29

58648次收听

脾湿吃什么药
脾胃中焦,是分清化浊的地方,水谷精微,都是先入于胃,然后过脾来分别转运。这个地方是容易产生湿气聚集的,但是脾湿,临床上要分清楚寒热之分,是寒湿,还是湿热。如果是寒湿,一般我们常用的是藿香正气散,这个是有成药的,它主要起到芳香化湿,散寒解表的作用。主要成分包括藿香、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厚朴、紫苏、白芷、桔梗等。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注意,不是感觉自己拉肚子就服用,一定是寒湿,如果是湿热,吃藿香正气散很容易加重病情。对于脾胃湿热,伴有腹泻症状的人群,可以用葛根芩连汤。如果是单纯的中焦湿热比较盛,可以用清中汤,如果寒热分的不明显,是脾虚湿困,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健脾益气清化湿浊。
语音时长 01:55

2018-04-11

65908次收听

脾湿肥胖怎么减肥
脾湿肥胖,也叫虚胖,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往往脾虚跟肥胖伴行。因为阳气能够升腾,能够把水气化掉。脾虚,水谷精微运化就不足,容易聚集,升为痰湿,就形成肥胖的机理。那应该怎么办呢?要健脾益气,利湿渗水,甚至要燥湿化痰。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和防己黄芪汤,达到健脾益气,淡渗利湿的作用。如果痰湿比较盛,可以加导痰汤。从饮食上,要管住嘴,迈开腿。要少吃肥干厚腻的食物,但是不推荐完全节食,这样反而导致脾胃更加虚弱。平时要多加运动,可以振奋阳气,让脾胃功能加强,反而利于减肥。
语音时长 01:29

2018-04-11

61379次收听

脾湿怎么办
脾湿首先从饮食起居,少吃一些肥干厚腻,生冷的食物。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经常吃生鱼片之类生冷的东西,如果是脾湿的体质,要尽量少吃。另外油腻的食物,不利于脾的运化,容易酿生痰湿,也要少吃。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常见的茯苓、薏米,还有冬瓜,具有淡渗利湿的作用。化湿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比如白术、荷叶,可以代茶饮,也能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脾湿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是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脾虚湿盛的症状。湿气比较重,还可以用平胃散。如果是寒湿盛,可以用藿香正气散。
语音时长 01:30

2018-04-11

58568次收听

02:18
脾湿是什么意思
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主运化水谷、水湿。当脾胃受湿邪困阻时,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造成脾湿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两部分。外因主要是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脾湿,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造成脾气虚弱,形成脾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