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

58378次浏览

多发性胆囊息肉可通过定期复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等方式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遗传因素、胆汁淤积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1、定期复查

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临床症状的多发性胆囊息肉,通常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复查期间需监测息肉大小、形态变化,若出现息肉增长过快或形态异常,应及时就医。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是随访的首选方法。

2、调整饮食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胆固醇性息肉的发展。建议限制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食物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每日饮食中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下,同时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3、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胆汁成分,减轻胆囊炎症,但对息肉本身的消除作用有限。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胆囊切除术

当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或伴有明显症状时,通常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严重胆囊炎症或解剖变异的患者,手术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术后需注意切口护理,逐步恢复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5、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通过3-4个小切口完成,术后住院时间通常为2-3天。术后可能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多数在3-6个月内自行缓解。

多发性胆囊息肉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注意低脂、高纤维原则,限制酒精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关注消化功能恢复情况。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息肉大小、生长速度及症状决定,主要有定期复查、药物控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医调理等方式。
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
B超检查具有非损伤性、简便迅速等优点,已经成为诊断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但是遇到与临床病情不相符的患者时,应当补充其他检查方法,以减少误诊。除B超检查以外,CT造影、PTCD和PTDCC也常被用于胆囊息肉的检查。
慢性胆囊息肉能不能完全治愈
慢性胆囊息肉可以完全治愈吗?目前为止尚无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完全消退,因此打针或者吃药是不能彻底治愈胆囊息肉的,对于胆囊息肉患者来说,现在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息肉,严重者甚至需要摘除整个胆囊。
胆囊息肉跟遗传的关系
胆囊息肉跟遗传的关系?胆囊息肉遗传吗?这是很多患者以及家庭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胆囊息肉已经是一种高发疾病了,让很多患者产生了一定得心理压力。大多数小的胆囊息肉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息肉过大就需要吃药或者手术进行治疗了。
02:59
胆囊息肉可以做保胆息肉摘除术吗
胆囊息肉如果症状明显,疼痛频繁,有些医生会建议摘除胆囊。如果无症状,患者会拒绝手术,更希望留住胆囊治疗息肉。从理论上讲,肝胆外科医生不主张保胆取息肉手术,如果是胆固醇性息肉,在确定它的成分,没有异常血流等情况下,可以采取保胆取息肉。但是,手术并不能根除胆囊息肉的复发。如果是非胆固醇息肉,而是其他类型息肉,可能由于去除不净,无法防止它产生癌变倾向。总体来说,胆囊息肉的单纯息肉摘除手术,一般不会完全拒绝,但是尽可能要减少采用。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可能跟胆汁里的成分有关,比如胆汁酸、胆固醇的含量有关系。而腺瘤样息肉基本上是组织里异常增生的组织,是可能癌变的。目前对于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控制胆囊息肉的生长。胆囊息肉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一种是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是腺瘤样的息肉。一般对于做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给出的意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观察息肉的大小以及观察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公分,息肉就有进一步会癌变的可能性,因此会建议患者进行胆囊切除的一个手术,并且根据术后息肉的病理类型,决定患者下一步进行什么样的治疗。如果胆囊息肉直径不到一公分,只需要做一个密切的随访,半年左右进行一个B超的检查就足够了。
语音时长 01:59

2020-03-16

61608次收听

胆囊息肉多大要手术
胆囊息肉非常常见,那么有的是单发有的是多发在超声的时候可以进行检查,那么我们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原则要根据其胆囊息肉的性质,生长速度,有无癌变风险来进行判断;如果说从息肉大小来讲,那么超过一公分的无疑呢是具有手术的指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有关胆囊息肉的治疗指南,都把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作为手术的一个指征。那么对于很多年轻人由于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性,所以呢,我们建议对于超过一公分的多发胆囊息肉,通过进一步检查来确认其性质,如果属于胆固醇性息肉,则可以继续观察,而如果属于腺瘤性息肉,息肉越大,其发生癌变的风险就越高,那么腺瘤性息肉超过一公分则建议积极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0

2020-02-21

61821次收听

03:02
如何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要看胆囊息肉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息肉的大小,息肉的数目多少,一般认为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胆固醇性质的息肉主要是因为胆固醇成分在胆汁中过高,这有几种形成原因,比如病人的肝脏代谢不良,高脂高油高盐饮食的饮食习惯,导致高脂血症,会使胆固醇比例升高,形成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是胆囊上皮的良性增生造成的,也就是腺瘤性的息肉。只要息肉大于一公分,通常就是有手术指征,要及时治疗,否则发生胆囊癌和息肉恶变的几率会大大地增加。
01:49
胆囊息肉怎么自愈
很多人都会提这个问题,胆囊息肉能否自愈,回答呢是不太可能,那么胆囊息肉,从他的分类我们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那么后两者其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且呢,腺瘤性息肉有发生潜在恶变的风险,所以呢,如果是影像学检查,怀疑为腺瘤性息肉其不可能自愈,而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胆固醇性的息肉往往是和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那么对于肥胖人群,特别是经常不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我们建议呢,要进行改善,包括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那么,对于胆囊息肉的生长还是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02:08
胆囊长息肉要吃什么药
胆囊息肉在体检时,经常会发现胆囊壁上有一个或者是单个的大小不等的息肉样病变。通常根据其性质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胆固醇性息肉由于没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不引起明显的症状,通常也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胆固醇性息肉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慢性胆囊炎而引起疼痛,消化不良,隐痛,腹胀等,可以选择对症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胆囊息肉考虑是腺瘤性息肉,或者快速增长,有存在癌变的风险,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干预,以避免胆囊癌变导致的疾病的恶化。
胆囊息肉术后能复发吗
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胆囊息肉以后怎么治疗。它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块。保守治疗就是我们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它生长,手术就是把胆囊息肉完全的清除,那手术又分两大部分,一个是连胆一起的完整的胆囊切除术。这种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没有了生长的基础,所以这种是不会复发的。现在还有一种微创的手术叫取息肉术,就是把我们胆囊切开,把里面的息肉完整的切除,局部黏膜,用可吸收的线把黏膜给它缝好,这样能保留胆囊的功能。但是这种情况有一个问题,就是胆囊息肉有可能还会复发,所以说不同的手术方式决定了我们胆囊息肉会不会复发,如果胆囊是单发的,息肉个数比较大,这种息肉有恶变的风险,所以建议连同胆囊和息肉一起切除,这样效果比较好,比较彻底,也不存在胆囊息肉会复发的问题。如果胆囊息肉是多发的,比较小的这种息肉,它的恶变风险比较低,如果这种多发的小的息肉又合并有胆囊的结石,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保胆取息肉或者取石的方法,但是这种处理也会带来将来息肉有可能会复发,所以说根据不同的息肉的性质大小,手术方式,它复发程度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每个朋友要根据病情的情况,需要手术方式的所采取哪种方式,然后我们才能知道息肉会不会复发。
语音时长 02:00

2019-12-20

61612次收听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针对不同的病情它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完后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所以对于胆囊息肉首先就是要到医院确诊疾病,然后再及时进行就诊。
胆囊息肉手术要住院吗
如果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1到3天可出院。目前有的三甲医院定为日间手术,做完手术当天可以回家。如果是开腹手术,一般一周左右出院。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在术后需要有两周左右的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恢复程度会有所延长或缩短。脑力劳动者或者是工作比较轻松的患者,在手术后两周可以开始工作。但是对于工作量较大,或者是体力劳动者来说,在手术后一般需要休息一个月左右,特别是年纪比较大,或者胆囊息肉比较严重的人群,休息时间可酌情增加。胆囊息肉患者手术后饮食要遵循医嘱,且术后一周内要卧床休息,注意少食多餐,不要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蟹黄等等。患者可以吃海鲜、喝新鲜的酸奶。在术后一周可以做一些轻微的运动,但还是要注意多休息。
语音时长 01:29

2019-04-29

63873次收听

胆囊小是什么原因
胆囊缩小是有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有的人是先天性的胆囊,有的发育就是小,甚至还有的胆囊先天性缺如的情况。如果胆囊本身就是小,检查胆囊结构没有变化、胆囊壁不厚、里面也没有息肉、没有结石,这种情况胆囊功能正常,没有症状就不用管它。如果胆囊慢性炎症导致的胆囊萎缩,甚至合并胆囊结石,从影像上是能够看到的;比如超声、ct或者是核磁都能看到胆囊的整体缩小,特别是胆囊壁厚;胆囊腔小,有的病人甚至是充满型结石,胆囊已经萎缩,没有功能,这种情况就要建议病人进行手术切除。因为胆囊本身没有功能了,而且这种长时间的炎症刺激,甚至会发生胆囊的癌变。所以,如果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的病人、瓷胆囊,这种情况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它发生进一步的恶变。
语音时长 01:55

2019-01-14

52334次收听

01:46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胆囊息肉是否出现恶化的情况,可以取决于息肉本身的性质。对于真性息肉,也就是腺瘤性的息肉,这种情况的患者,就会有出现恶变倾向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上,认为息肉逐渐增大,超过八毫米,甚至是到一公分的时候,建议患者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胆囊息肉,一旦发生恶变的情况,后果就会是比较严重。而对于患有胆固醇性息肉的病人来说,不存在会出现恶变的问题,因为胆固醇性息肉慢慢生长,可能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可以导致结石的形成。所以,一般情况下,腺瘤性的息肉,在影像学方面的表现,可能就是单发为主的息肉。而胆固醇性的息肉,大多数是多发性的息肉,或者是游离的息肉。患有胆固醇性息肉的病人,会稍微常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