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0-03-1661608次收听

语音内容:

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可能跟胆汁里的成分有关,比如胆汁酸、胆固醇的含量有关系。

而腺瘤样息肉基本上是组织里异常增生的组织,是可能癌变的。目前对于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控制胆囊息肉的生长。

胆囊息肉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一种是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是腺瘤样的息肉。

一般对于做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给出的意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观察息肉的大小以及观察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公分,息肉就有进一步会癌变的可能性,因此会建议患者进行胆囊切除的一个手术,并且根据术后息肉的病理类型,决定患者下一步进行什么样的治疗。如果胆囊息肉直径不到一公分,只需要做一个密切的随访,半年左右进行一个B超的检查就足够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56
为什么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胆汁更新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时从胆囊壁上脱落,从而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运动时,纤细部位可能发生了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到肠道内,也就出现后续检查中胆囊息肉消失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临床上并不是非常多见,但偶尔可以遇到,无论哪种原因都不必慌张,总之并不是坏事。
哪些胆囊息肉患者不能保留胆囊
微创保胆息肉去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息肉的最佳办法,凡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都可以考虑进行此种手术。但是,某些胆囊息肉患者由于胆囊条件较差,胆囊不能保留,应及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以免延误病情。
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调控
人民把粮食作为自己的生活所系,不论什么疾病,合理的饮食调节都是康复的助推剂.胆囊息肉的患者也是一样,一旦饮食不合理,很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
胆囊息肉的病发症有哪些
如果患有胆囊息肉不积极治疗的话,是非常容易产生并发症的。那么胆囊息肉的病发症有哪些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胆囊息肉的病发症有哪些的内容。胆囊息肉的病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胆囊息肉的病发症有哪些的介绍:1、腺瘤样增生
胆囊息肉切除能活多久呢
在国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虽然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的话,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患上胆囊息肉,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切除,那么胆囊息肉切除能活几年?
胆囊息肉不可以吃什么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避免长期高脂饮食和长期酗酒。胆囊息肉和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饮食方面,胆囊息肉的形成跟人们的高脂饮食有关,最常见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质息肉,这类息肉形成主要是因为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以及比例的升高,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另外一类是胆囊腺瘤性的息肉,的形成可能由于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类息肉与慢性胆囊炎有关系,而慢性胆囊炎又与长期饮酒有密切的关系。胆囊息肉患者第一避免高脂饮食,可以血脂降低,从而胆固醇降低,减缓胆囊息肉形成。第二避免酗酒,缓解慢性胆囊炎,阻止胆囊息肉的形成。
语音时长 02:11

2020-02-27

57528次收听

怎么正确的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由于不存在癌变的风险,通常是不建议采取手术治疗,真正需注意的是单发快速增长,机体比较宽,形态不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的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由于存在着一定的癌变风险,所以一旦确诊要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是现在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以胆囊壁突出与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那么胆囊息肉在很多年轻人查体时都会发现有或多个胆囊内隆起性的病灶,那么胆囊息肉其实按照它的结构来进行分类,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属于良性或胆固醇的结晶而形成的胆固醇性的息肉,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胆囊息肉,不需采取手术干预措施,通过定期检查来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的改变,胆囊息肉的存在往往提示着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够健康,像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或饮食不规律,而使得胆固醇在胆囊壁内沉积。
语音时长 01:42

2020-02-24

62984次收听

02:38
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首先要鉴别是真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继发症状以及潜在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等一系列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临床上一般会建议超过一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考虑手术切除治疗。胆固醇性息肉,它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成分,只是一些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的黏膜上,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可能形成进一步的胆囊结石。这种结石要密切随访,看它有无引起进一步的症状,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溶石利胆的药物进行逆转。
02:54
胆襄息肉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往往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有的胆囊息肉合并了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其表现的症状是由于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而出现的腹痛发热,个别的胆囊息肉在胆囊颈部有可能会堵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少数的胆囊息肉像腺瘤性息肉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基底较宽直径较大内部有血流生长速度比较快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对于这种腺瘤性息肉来讲即使没有症状也是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断来讲症状并不是主要的依据而是要通过观察其变化判断其性质以及对于胆囊息肉是否合并有其它的胆囊系统疾病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当然一旦确诊为无论是胆固醇性的息肉还是对于胆囊,有潜在影响的其它疾病我们都要注意饮食中低脂低热量以及定期的体格检查。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小及无症状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做个腹部彩超检查。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以上需要采取手术切除,可以采取腹腔镜下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或者采取开放性手术切除胆囊。术后在饮食上不要吃过于油腻大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饱胀不适,其次进食后可以出现不适感加重。如果伴有结石,可以出现胆绞痛的症状,但是胆囊息肉可以出现癌变,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大大提高。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27

60070次收听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身体过于肥胖的人,就容易出现胆囊息肉;平时经常吃高胆固醇食物,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胆囊息肉的出现;长期熬夜,经常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样会诱发这种疾病出现。
02:53
胆囊息肉严重吗
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又分为良性肿瘤息肉和恶性肿瘤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胆囊腺瘤样病变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风险。而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不会发生癌变。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与十毫米,完全没有症状,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则可以观察,可不进行手术治疗。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建议行胆囊切除。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
胆囊息肉实际上是一个病理学的概念。在门诊或者在临床上常见的是一个B超学的概念。B超不能诊断胆囊息肉,B超的诊断应该叫胆囊息肉样病变。就是像胆囊息肉一样的病,所以叫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真正的胆囊息肉,还有一些胆囊腺瘤以及胆囊脂肪瘤等等的一些肿瘤。这是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都是胆固醇性的结晶。实际上B超所说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就包括了胆固醇结晶。真正的胆囊息肉、胆囊的腺瘤,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小于一厘米时候,99%以上都是胆固醇结晶。在大于一厘米以上以后,是真正的胆囊息肉的概率,大概在30%左右。
语音时长 01:23

2018-09-07

64754次收听

胆囊息肉容易复发吗
胆囊息肉比较容易复发。胆囊息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息肉消失即可痊愈,但在停药后过一段时间有概率出现息肉复发。如果经过手术,做了保胆取石,这种息肉取出以后,如果不进行药物的配合进行干预,术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在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
语音时长 01:16

2018-09-07

57885次收听

01:29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
患有胆囊息肉一般无表现,多为体检时由超声检查发现。少数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极个别病例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表现,体检时可表现为右上腹压痛。临床诊断需借助于如下某项检查:第一,常规超声;第二,内镜超声;第三,CT或MRI;第四,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等。积极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通过口服药物,使结石溶解。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不积极治疗,也可观察疾病动态变化。少数病例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有些可能是早期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