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症状
痢疾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发热等。痢疾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

1、腹痛
痢疾患者常出现左下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肠蠕动增强有关。急性期腹痛较剧烈,慢性期可表现为隐痛或不适感。患者可采取屈膝侧卧位缓解疼痛,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腹泻
典型表现为频繁排少量黏液脓血便,每日可达10-30次。粪便呈鲜红色或果酱样,带有脓血和黏液。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慢性痢疾患者腹泻症状可能反复发作,持续超过2个月。
3、里急后重
患者常有便意频繁但排便不畅的感觉,表现为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这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即使肠道已排空仍会产生强烈便意。严重时可影响患者休息,导致焦虑情绪。
4、黏液脓血便
粪便中混有大量黏液、脓液和血液是痢疾的典型特征。黏液由肠黏膜分泌增多所致,脓液来自炎症细胞渗出,血液因肠黏膜溃疡出血引起。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
5、发热
急性细菌性痢疾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可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发热由细菌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所致。儿童患者发热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警惕高热惊厥。
痢疾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生冷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