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抗霉菌药物具有耳毒性
具有耳毒性的抗霉菌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这些药物可能损伤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耳鸣或平衡障碍。
1、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其耳毒性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该药物通过破坏内耳毛细胞线粒体功能产生毒性,长期大剂量静脉给药时风险显著增加。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出现耳鸣应立即停药。
2、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明确的耳蜗毒性。药物在内耳淋巴液中蓄积后,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损伤毛细胞。耳毒性呈剂量依赖性,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不可逆听力损害。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疗程,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
3、链霉素
链霉素对前庭系统的毒性强于耳蜗,常引起眩晕和平衡障碍。该药通过抑制毛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功能异常,老年患者和长期用药者风险较高。治疗结核病时若出现步态不稳,应考虑前庭毒性可能,必要时更换为乙胺丁醇等替代药物。
4、卡那霉素
卡那霉素的耳蜗毒性较庆大霉素更强,可造成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药物主要损伤耳蜗基底回的外毛细胞,早期表现为4kHz以上频率听力下降。新生儿和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应用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是半合成氨基糖苷类药物,其耳毒性与庆大霉素相似但发生率较低。毒性机制涉及毛细胞凋亡和钙离子通道阻断,通常发生在用药后7-10天。高危人群包括脱水患者、合用利尿剂者,建议治疗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使用耳毒性抗霉菌药物期间,患者应避免噪声暴露,保证充足休息,出现耳鸣、耳闷或听力变化需立即就医。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和前庭功能评估,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给药方案。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时,可优先考虑氟康唑等耳毒性较低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以减少单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