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贫血会引起什么病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必需营养素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营养性贫血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类型,通常与饮食不均衡、吸收障碍、需求量增加等因素有关。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类型,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能与长期素食、胃肠疾病影响铁吸收、月经量过多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指甲脆裂、异食癖等症状。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影响红细胞DNA合成。可能与长期饮酒、胃切除术后吸收不良、孕期需求增加有关,常见舌炎、手脚麻木等表现。需补充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等,并多食用绿叶蔬菜、蛋类、乳制品。
3、混合型营养性贫血
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如铁与叶酸联合缺乏。常见于长期偏食、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症状表现复杂。需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联合补充相应营养素,并调整饮食结构。
4、婴幼儿营养性贫血
婴幼儿因生长发育快、辅食添加不当易发生营养性贫血。家长需注意及时添加含铁米粉、肉泥等辅食,早产儿可能需要预防性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定期进行血常规监测。
5、老年人营养性贫血
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慢性疾病及用药影响,更易出现营养吸收障碍。建议定期筛查贫血指标,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片、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配合易消化的高营养饮食。
预防营养性贫血需保持饮食多样化,适量增加动物性食品、深色蔬菜摄入。烹饪时可使用铁锅,避免过度饮茶影响铁吸收。孕妇、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出现持续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补血药物掩盖病情。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营养补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