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萎缩是什么原因
牙根萎缩可能由牙周炎、咬合创伤、牙齿排列不齐、骨质疏松、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牙根萎缩通常表现为牙龈退缩、牙齿敏感、牙齿松动等症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根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牙菌斑长期堆积导致牙龈和牙槽骨破坏。牙周炎引起的牙根萎缩常伴随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症状。治疗需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专业清洁手段去除菌斑,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或采用牙龈翻瓣术等手术治疗。
2、咬合创伤
长期咬合力量过大或咬合关系异常可能导致牙根受压吸收。这种情况常见于磨牙症、牙齿缺失未修复或修复体不合适的人群。咬合创伤引起的牙根萎缩需通过调磨咬合面、佩戴咬合垫缓解压力,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
3、牙齿排列不齐
牙齿拥挤或错位可能导致局部清洁困难,长期易引发牙周问题。排列不齐的牙齿还可能承受异常咬合力,加速牙根吸收。正畸治疗可改善牙齿排列,减少牙根萎缩风险,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维护。
4、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质疏松可能影响牙槽骨密度,导致牙根支持组织流失。这种情况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除口腔治疗外,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改善骨骼健康状况。
5、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组织会自然退缩,牙槽骨也会发生生理性吸收。这种退行性变化虽不可逆,但通过良好的口腔护理可延缓进程。建议使用软毛牙刷、牙线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加重牙根萎缩。
预防牙根萎缩需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西蓝花等,避免过硬或过粘食物对牙齿造成额外负担。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牙根萎缩进展。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对于已发生牙根萎缩的牙齿,可采用脱敏牙膏缓解敏感症状,严重者需考虑牙龈移植等修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