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皮疹分布部位及并发症风险。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皮疹局限于口腔咽部;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导致,皮疹分布于手、足、口及臀部,且可能引发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组为主,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口腔后部可见灰白色疱疹或溃疡,皮疹仅出现在咽峡部,不累及四肢皮肤。多数患者病程为1周左右,极少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黏膜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可能伴随低热。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约5-10%的患儿可能并发脑干脑炎、肺水肿等重症,需密切监测精神状态及呼吸情况。
预防两种疾病均需注重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进食温凉流质饮食缓解口腔疼痛;手足口病患儿应隔离至皮疹结痂,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肢体抖动需立即就医。日常加强玩具、餐具消毒,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手足口病重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