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发热正常吗
髌骨骨折后出现发热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感染等并发症有关。髌骨骨折后的发热通常由局部炎症反应或术后吸收热引起,少数情况下需警惕感染风险。建议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伴随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骨折后48小时内出现低热多为创伤性炎症反应。骨折导致软组织损伤和出血,机体释放炎性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可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下。此时可通过冰敷患处、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适当补充水分促进代谢。若为术后3天内发热,可能与手术创伤引起的吸收热有关,体温多在38.5摄氏度以下且呈逐渐下降趋势。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3天需考虑感染可能。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骨髓炎或软组织感染。伴随伤口渗液、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X线片可能显示骨质破坏。这种情况需立即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并采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髌骨骨折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卧床期间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临时退热。若发热伴随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须急诊处理。康复期遵医嘱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