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预防方法
尿失禁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盆底肌训练、控制体重、避免便秘、及时治疗慢性病等方法预防。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损伤、激素水平变化、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膀胱刺激,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定时排尿训练可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建议每2-3小时排尿一次。戒烟能改善慢性咳嗽导致的腹压增高,长期吸烟者尿失禁发生概率显著增加。
2、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每日进行3组收缩练习,每组持续收缩8-10秒。生物反馈治疗可帮助掌握正确收缩技巧,需在专业指导下重复进行。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等动作能协同锻炼盆底肌群,每周练习3-5次效果较好。
3、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超过24会增加腹压导致压力性尿失禁,通过有氧运动和饮食调整减轻5%-10%体重即可改善症状。建议选择游泳、快走等低冲击运动,每周累计运动150分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
4、避免便秘
长期用力排便会导致盆底肌损伤,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软化粪便。养成固定排便时间,如晨起后或餐后3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小麦纤维素颗粒等缓泻剂。
5、治疗慢性病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神经源性膀胱,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咳嗽患者应排查哮喘或胃食管反流,可遵医嘱使用孟鲁司特钠片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绝经后女性雌激素缺乏可咨询医生使用雌三醇乳膏局部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久坐久站超过1小时。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尿急、尿频症状时可记录排尿日记帮助诊断,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需到泌尿外科或妇科就诊。中老年人群可每年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妊娠期及产后女性应尽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
相关推荐
03:05
02:07
02:05
02:18
02:1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尿失禁是怎么得的
- 2 什么是尿失禁
- 3 尿失禁是怎么引起的
- 4 尿失禁是如何产生的?
- 5 尿失禁是由什么引起的?
- 6 什么叫尿失禁
- 7 得尿失禁什么引起的
- 8 尿失禁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