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痢疾仅仅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
摘要:该病例中这位23岁的年轻患者,由于出现发热、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后选择来院就医。来院后通过血常规、粪便培养以及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应用5%葡萄糖氯化钠补液、头孢曲松钠、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治疗后,身体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
【基本信息】男,23岁
【疾病类型】细菌性痢疾
【就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补液,应用头孢曲松钠、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以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随访6个月
【治疗效果】通过药物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某校的一名大学生。周日的凌晨,全身乏力的患者在室友的搀扶下来到我的诊室。其室友一见到我便着急地说道:“医生,他腹痛得厉害。”我安抚了他的情绪,说道:别着急,先坐下来跟我说说具体情况。经过沟通得知,周六晚上患者与女朋友去校外的美食街吃夜宵,回来不久后,便出现腹泻、腹痛,还出现头痛、发热,一夜频繁腹泻长达8次,室友担心不已,遂来就诊。进一步了解,患者平时经常在校外美食街吃烧烤、麻辣烫等,无药物过敏史、基础疾病史等。我仔细为患者查体,体温38.7℃,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我初步考虑为细菌性痢疾,还需做进一步检查确认,遂收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安排其完善了诊断及治疗前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培养以及细菌培养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可知,该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粪便为黏液脓血便,显微镜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菌培养出志贺氏杆菌。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确诊病情后,我与患者沟通了病情以及治疗方案,详细告知患者药物治疗是针对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可以选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控制炎症进一步蔓延扩散。还可根据临床表现,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等其他类型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头孢曲松钠是一种超广谱第三代头孢菌素,能与细菌表面的青霉素结合蛋白高度亲和,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患者点头表示会积极配合治疗,故给予头孢曲松钠进行抗感染治疗,多种细菌对其非常敏感,具有毒性低,疗效好的特点。针对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故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腹痛以及发热的症状。入院第5天,经治疗患者症状基本得到缓解,且身体恢复良好,精神状态佳,遂通知患者可办理出院手续。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
细菌培养:提示志贺氏杆菌阳性
三、治疗效果
患者入院后进行了积极的对症治疗,病情控制稳定,腹痛、腹泻以及乏力等不适明显缓解。入院第5天,体温正常,大便恢复正常,腹痛消失,精神佳,状态可。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准许出院。出院时,再三叮嘱患者隔日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粪便培养志贺菌结果阴性后才可接触隔离。连续2次粪便培养均显示阴性,在6个月内几次随访中患者均表示未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日常饮食也比较注意,患者对于治疗效果满意。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应注意改善居住地卫生条件、增强个人卫生意识,比如进行餐具分离;使用过的坐厕或其他物品,要进行充分消毒等。
2.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次数、粪便色泽、性状。若患者出院后再次出现腹泻不止、粪便异常、发热等细菌性痢疾表现时,需要及时就诊。
3.定时复查。通过治疗,待不良症状完全消除后一天,可到医院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复查,降低病症复发可能。
4.细菌性痢疾因肠壁受累,故应特别注意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或给予半流饮食。忌食粗纤维、刺激、油腻等类型的食物。饮食恢复循序渐进,切忌过急。食物应充分煮熟。
五、个人感悟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若治疗不当易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耐药性。头孢曲松钠是一种超广谱第三代头孢菌素,能与细菌表面的青霉素结合蛋白高度亲和,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体外实验证明,其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
本次病例中就诊的患者,因发热、乏力、腹痛以及腹泻来医院就诊,在门诊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经过一系列临床检查和医生判断,诊断患者为细菌性痢疾。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同时嘱咐患者在日常中注意增强个人卫生意识,改善卫生条件。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