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怎么发生的
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引起,主要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肾功能严重丧失后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的结果,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1、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后期肌酐值持续上升。治疗需严格控糖,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2、高血压肾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硬化。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后期出现贫血、皮肤瘙痒。需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配合低盐饮食。
3、慢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发的肾小球持续炎症会逐渐破坏肾功能,常见血尿、泡沫尿症状。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联合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晚期需替代治疗。
4、多囊肾
遗传性肾脏囊肿逐渐增大压迫正常肾组织,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目前无特效药物,托伐普坦片可延缓囊肿增长,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5、梗阻性肾病
尿路结石、肿瘤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发肾积水及功能损伤。需解除梗阻原因,如手术取出结石,严重者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预防尿毒症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基础疾病。已确诊患者应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避免感染和肾毒性药物。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02:03
02:16
02:01
02:16
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