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的作用和功效
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参与骨骼代谢和调节血管健康等作用,主要功效包括预防出血性疾病、改善骨质疏松和维护心血管功能。维生素K分为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两种形式,分别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和肠道菌群合成。
1、促进凝血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必需辅酶。缺乏时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表现为皮下瘀斑、鼻出血或伤口出血不止。新生儿因肠道菌群未建立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需通过注射维生素K1预防。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循环发挥药效,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
2、强化骨骼
维生素K2能激活骨钙素和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促进钙盐在骨骼沉积。长期缺乏可能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尤其绝经后女性补充维生素K2联合钙剂可改善骨密度。纳豆、奶酪等发酵食品富含维生素K2,但骨质疏松患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2补充剂。
3、保护血管
维生素K2通过激活基质Gla蛋白,抑制血管钙化进程。动脉钙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适量补充维生素K2可能降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但已发生严重血管钙化的患者需谨慎补充,避免干扰抗凝治疗。
4、调节炎症
维生素K具有抗炎特性,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通路减轻慢性炎症。研究发现维生素K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呈负相关,但作为辅助治疗时不能替代抗风湿药物。炎症性肠病患者因脂肪吸收障碍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
5、其他功能
维生素K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生长调控,动物实验显示其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部分研究提示维生素K2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潜在保护作用,但临床证据尚不充分。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即可满足需求,无须额外补充。
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菠菜、羽衣甘蓝等深绿色蔬菜中,建议每日摄入90-120微克。脂肪吸收障碍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及新生儿需重点监测维生素K状态。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保持维生素K摄入稳定,避免突然大量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或血管钙化时,建议就医检测血清维生素K水平和羧化不全骨钙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