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通常建议有消化道症状、高危因素或特定疾病风险的人群进行,主要有长期胃痛、吞咽困难、呕血黑便、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未筛查者等。
1、长期胃痛
反复上腹痛、反酸、烧心超过1个月的人群需胃镜检查。这些症状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有关。胃镜可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诊断。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黏膜充血水肿,胃溃疡可见圆形凹陷病灶。确诊后需根据病因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并调整饮食。
2、吞咽困难
进食梗阻感或吞咽疼痛持续2周以上应行胃镜检查。这类表现常见于食管炎、食管狭窄或食管肿瘤。胃镜能评估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发现肿瘤时可同步取病理。食管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吞咽粗硬食物不适,进展期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发现异常需进一步进行超声内镜或CT分期检查。
3、呕血黑便
呕血或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需紧急胃镜检查。常见原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胃镜能明确出血部位并实施止血治疗,如溃疡出血可局部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曲张可套扎止血。出血量较大时需先稳定生命体征再行检查。
4、胃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者建议40岁起定期胃镜筛查。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胃癌发病概率,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风险更高。胃镜能发现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筛查间隔通常为2-3年,发现异常需缩短随访周期。同时建议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5、40岁以上未筛查
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也可考虑胃镜体检。年龄是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胃癌常无特异性症状。胃镜能发现黏膜微小病变,配合染色或放大技术可提高检出率。体检发现息肉可即时切除,降低癌变风险。合并吸烟、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者更应重视筛查。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术后2小时内禁食水,取活检者需短期流质饮食。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出现体重骤降、贫血等预警症状及时复查。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合理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