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样护理胰腺炎有效

发布时间:2020-12-1025603次浏览

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对于胰腺炎来说也是一样的,专家说这类病人治疗出院后,即使已恢复正常饮食,也并不意味着身体已完全康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怎样护理胰腺炎有效。

及时去除病因 在我国大多数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待胰腺炎病情稳定、病人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后,即应积极治疗胆道结石。酒精性胰腺炎病人,首要的是禁酒,如果再饮酒,无疑是慢性自杀。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者,应避免重蹈覆辙。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者,应长期服降脂药,并摄入低脂、清淡饮食。

定期随访,防止并发症 胰腺炎恢复期,炎症只是局限化了,而炎性渗出物往往需要3~6个月才能完全被吸收。在此期间,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胰腺囊肿、胰瘘等并发症。如果病人发现腹部肿块不断增大,并出现腹痛、腹胀、呕血、呕吐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病人的居室内空气易流通,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中应控制脂肪和淀粉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对病人身体的危害性极大,尽量为病人提供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饮食,防止疾病复发。

禁食 是胰腺炎发作时采用的首要措施。病人在禁食期间往往因腹痛、口干,不能进食而出现精神萎糜不振,有时甚至烦躁。针对病人的心理,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明白进食后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胰管压力增高,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和机体的康复,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唾液的分泌与积蓄不仅造成口腔的异味,而且会使细菌滋生引起口腔内感染。

加强营养促进恢复 如果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无明显损害,可以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如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则可在胰酶制剂的辅助下适当地加强营养。

相关推荐

胰腺炎的治疗有哪些
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禁食、肠内营养及镇痛等,其中禁食是急性胰腺炎初期最重要的治疗方法。重症胰腺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应及早采取液体复苏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如有必要患者可能还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和监护。慢性胰腺炎患者因消化酶分泌不足,所以治疗方法应以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饮食。此外。因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首要病因,所以禁止饮酒也尤为重要。为缓解胰腺炎所引发的剧烈疼痛也可考虑进行胰腺次全切除术,但远期成功率仅为50%左右。除此之外还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采取内脏神经切断术、腹腔神经节切除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等。
语音时长 01:12

2022-10-11

76201次收听

胰腺炎患者要禁食的原因
胰腺炎的患者,特别是在急性的发病期,是一定要禁食禁水的,因为如果在吃东西的话,胃液以及胰液的一个分泌胰蛋白酶就可能会分泌增加,这样的话会加重的胰腺组织的一个自身的消化,就可能会加重的一个胰腺炎,有可能会出现胰腺的一个出血,坏死,通常在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疾病发作期的话,是需要严格的禁食水,有的时候可能还要下胃管进行一个胃肠的减压。一般的营养支持的话,会选择肠外的这样的一个静脉的输液,来进行一个很好的一个营养的支持,当这种急性的胰腺炎在恢复期之后逐渐的一个恢复过程,可以来进行一个适当的恢复的饮食,但恢复饮食也是不能够着急的,一定要慢慢的来恢复,从开始慢慢的进水,然后再进流食,清淡饮食,再到最后的一个恢复正常的饮食,可能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语音时长 01:07

2021-12-30

72203次收听

胰腺炎怎样预防
胰腺炎的话是可以通过调整的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以及治疗相关的一些疾病,来得到很好的预防的。在提到预防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到,的胰腺炎分成很多种类型,包括酒精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引起来的,需要控制好平时的这种饮食,避免这种长期大量的饮酒,通过戒酒,还有就是避免大量的一个进食,特别是这种高脂的饮食,控制的一个体重。另外的话如果是有这种胆源性胰腺炎的存在,要积极的治疗胆囊结石,避免这种胆囊炎的一个发作,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个胆源相关性的一个胰腺炎的发作。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指的是身体当中有一些自身抗体,而导致的胰腺细胞发生了炎症,而出现了这种胰腺炎的表现,可以通过一些免疫相关的一些这种治疗方法,来控制的一个自身抗体这样的一个情况,也可以达到一个预防胰腺炎的一个目的。
语音时长 01:12

2021-12-30

56427次收听

重症急性胰腺炎危险期是多久
重症急性胰腺炎危险期多久,这个没有固定的时间,因为重症胰腺炎需要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甚至经过合理的治疗,还是有可能出现进行性各器官功能衰竭,每个病人的危险期都是不一样的。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决定于持续性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在34-55%,危险性极高,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而由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或仅单脏器功能衰竭,那么其危险期相对较短,但仍然没有明确的危险期,除非待生命体征持续平稳,复查各项指标好转趋势发展,那么这时才可以评估危险期。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0

103982次收听

胰腺炎是哪个部位疼
胰腺炎发作时疼痛的部位一般根据病因的不同,疼痛的位置也有所不同。一般单纯性的胰腺炎主要疼痛集中在左上腹。尤其是比较瘦弱患者,往往是在剑突下以及肚脐周围上方产生明显的疼痛。如果这种胰腺炎是由于胆源性胰腺炎,那么引起的疼痛可能早期会发生在右上腹部胆绞痛。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可能会波及到左上腹部这时会伴有后背部、肩背部疼痛的一些特点。另外,对于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可能疼痛只是集中在胃区,有时疼痛并不特别明显。总之,胰腺炎具体是哪个部位疼痛比较严重,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病因来进行判断。但是对于诊断明确的胰腺炎原则上还是要及早的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08

2021-04-15

92389次收听

怎样快速有效的治愈胰腺炎
怎样快速有效的治愈胰腺炎呢?患有胰腺炎的情况下要抓紧治疗时间,不抓紧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疾病发生,但是这个疾病要怎么样才能治愈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怎样快速有效的治愈胰腺炎吧!
胰腺炎为什么反复发作
胰腺炎为什么反复发作呢?在生活中很多的人因为饮食上不当导致胰腺炎的出现,但是这个疾病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所以想尽快的治疗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反复的发作,下面我们一起聊下胰腺炎为什么反复发作吧!
胰腺炎能吃鱼片吗
胰腺炎患者是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鱼片的,因为鱼肉本身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于病人有很好的帮助,病人也可以吃更多的营养食品,如鸡蛋、豆制品、乳制品等,以补充患者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建议胰腺炎患者在康复和运动中应注意多休息。
胰腺炎脸黄是什么原因
胰腺炎出现脸发黄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由于肝脏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引起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贫血是导致的,胰蛋白酶消失也可能会引起脸发黄,胰腺炎患病期间,由于食欲不振而导致饮食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的情况。
03:10
重症胰腺炎怎么治最好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除了进食以及一定容量的液体复苏之外,对各个脏器的支持,包括呼吸、肾脏对患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重症胰腺炎是属于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又分胆石性胰腺炎、高脂血症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当患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能出现部分器官的衰竭,胃肠道功能减退等症状。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早期胃肠功能没有恢复,需要通过进食某些胰酶、生长抑素类的药物等,如善宁、思他宁这类药物。除此之外,需要根据换着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液体的复苏、呼吸支持治疗、降脂治疗、持续血滤等。
胰腺炎囊肿手术的风险
胰腺炎囊肿的手术风险是存在的,可是具体的手术风险与个体的情况有关,也与肿囊肿的位置和大小有比较大的关系,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有大出血的风险,也有可能会出现手术中感染的情况,手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感染或者一些肠道不适的症状。
02:53
胰腺炎如何确诊
首先要有胰腺炎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原因,其次从症状上来说,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还是一个腹痛,主要表现这种上腹部的疼痛,可以表现这种刀割一样的疼痛或者剧烈的这种撕裂的疼痛,伴有腰背部的这种放射性,再一个就是胰腺炎患者在发病,以后都会合并有这种血尿淀粉酶的一个升高。如果血淀粉酶的升高达到正常上限的三倍以上,一般胰腺炎的诊断都是可以成立的,其次就是说胰腺炎的患者都要进行一个影像学的检查。我们一般都会选择给病人做一个CT,CT可以很清楚地显示胰腺的这种炎症性的改变,包括胰腺的肿大周围的渗出。
02:47
重症胰腺炎恢复期饮食注意事项
重症胰腺炎饮食恢复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个问题,在病人度过了早期的急性炎症反应期的阶段,进入后期的时候病人可以尝试恢复饮食,首先来说我们可能会尝试先让病人去进食少量的水,如果病人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再进食少量的米汤,如果在没有问题可以再尝试进一些流食比如稀饭或者面条但是一定要清淡,尽量要减少脂肪类的食物和蛋白质类的食物的摄入。因为脂肪或蛋白质类的食物会刺激胰液的分泌,而胰液分泌的增加是有可能会导致病人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的。
02:05
慢性胰腺炎与急性胰腺炎的区别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两种完全不同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非常急,腹疼症状剧烈,及时治疗可痊愈。而慢性胰腺炎是由于长期的病理损害造成,出现胰腺功能的退化,胰腺纤维化、萎缩,胰管内出现结石、钙化等症状。
03:17
胰腺炎怎么治
胰腺炎治疗有两方面:急性胰腺炎需要禁食禁水,并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当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都需要针对性治疗。慢性胰腺炎需要辨证治疗,如血糖升高需要口服降糖药,当出现持续性腹部疼痛需要口服止疼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