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瓶和打点滴的区别
打吊瓶和打点滴是同一种给药方式的不同表述,均指通过静脉输液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入血液循环系统。静脉输液主要用于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或给予无法口服的药物。
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溶液。常用输液溶液包括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基础电解质溶液,以及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营养支持溶液。治疗性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也可通过静脉给药。输液速度需根据患者年龄、心肺功能及药物特性调整,过快可能导致循环负荷过重,过慢则影响治疗效果。输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漏,以及是否出现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作为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包括静脉炎、输液反应、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评估患者血管条件,优先选择弹性好、粗直的静脉,避免关节活动部位。对于长期输液患者应采取血管保护措施,如使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特殊药物输注需使用专用输液器,某些化疗药物还需避光输注。输液结束后应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针头移位。出现穿刺处疼痛、肿胀或全身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日常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血管修复。输液后适当活动肢体有助于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穿刺侧肢体提重物。治疗期间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