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可通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装置、加强营养支持、局部用药等方式预防及护理。压疮通常由长期受压、摩擦刺激、营养不良、潮湿环境、感觉障碍等因素引起。
1、定期翻身
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者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可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减压。翻身时避免拖拽皮肤,可使用转移垫辅助。对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重点观察,必要时增加翻身频次。护理人员可记录翻身时间表确保执行。
2、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洁受压部位皮肤,动作轻柔避免摩擦。失禁患者需及时更换尿垫,清洁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隔离潮湿。禁止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可选择pH值中性的皮肤清洗液。床单被褥需保持平整无皱褶。
3、减压装置
高危人群建议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或记忆棉减压垫分散压力。轮椅坐垫可选用凝胶材质,厚度不少于5厘米。骨突部位可贴敷泡沫敷料缓冲压力,如水胶体敷料或硅胶敷料。装置需定期检查是否失效。
4、营养支持
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C片剂促进胶原合成,维生素A软胶囊帮助上皮修复。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改善携氧能力。
5、局部用药
一期压疮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二期破损处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深部溃疡需清创后覆盖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所有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擅自使用粉剂或油膏。
预防压疮需建立多维度防护体系,护理者应每日检查皮肤状况,记录压疮风险评分。营养干预需持续至风险解除,蛋白质补充可选用乳清蛋白粉混合流质饮食。适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患处受压。发现皮肤发红不退或破损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处理深部感染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