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测癌症包括哪些
血液检测癌症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液体活检等。这些检测方法有助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但需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
1、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或糖类物质的浓度变化提示肿瘤风险。甲胎蛋白常用于肝癌筛查,癌胚抗原与结直肠癌相关,CA125对卵巢癌监测有较高特异性,CA153与乳腺癌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用于前列腺癌筛查。需注意炎症、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标志物升高。
2、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从外周血中分离鉴定脱落的肿瘤细胞,适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CellSearch系统是常用检测技术,可评估转移风险和预后。但早期患者血液中肿瘤细胞数量极少,检测灵敏度受限。
3、液体活检技术
通过分析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片段实现无创诊断。可检测EGFR、KRAS等基因突变指导靶向治疗,监测耐药突变。适用于肺癌、结直肠癌等,对组织取样困难的患者优势明显,但成本较高且需专业生物信息分析。
4、外泌体检测
肿瘤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等生物信息。外泌体PD-L1检测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miRNA特征分析有助于肿瘤分型。目前多处于科研阶段,标准化检测流程尚未建立。
5、甲基化检测
检测血液中肿瘤特异性DNA甲基化模式。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已用于结直肠癌筛查,敏感性超过传统便潜血试验。多基因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但需警惕假阳性结果。
血液检测前3天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检测异常时需结合增强CT、PET-CT或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认。健康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基础肿瘤标志物检查,高危人群可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测频率。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