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上长了小肉疙瘩怎么办
乳头上长小肉疙瘩可通过观察护理、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可能由皮脂腺囊肿、乳头状瘤、湿疹、纤维腺瘤、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
1、观察护理
新出现的小肉疙瘩若无红肿疼痛,可能与局部摩擦或毛囊角化有关。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衣,避免抓挠刺激,观察1-2周是否自行消退。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衔乳姿势,减少乳头机械性损伤。
2、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乳头区域,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可配合生理盐水湿敷,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合并渗液时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但哺乳期女性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疖肿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性湿疹需涂抹酮康唑乳膏。病毒感染导致的寻常疣可应用咪喹莫特乳膏,但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用药需严格评估药物安全性。
4、物理治疗
经医生确诊为乳头状瘤或较小纤维腺瘤时,可采用液氮冷冻或激光治疗。治疗前需通过乳腺超声排除恶性病变,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撕裂。
5、手术切除
持续增大、出血或形态异常的肿物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前需完善乳腺钼靶或核磁共振检查,术后定期换药,2周内避免上肢剧烈活动。哺乳期手术可能影响泌乳,需提前做好喂养方案调整。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乳头区域,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哺乳期女性每次喂奶后可用羊脂膏涂抹乳头预防皲裂。发现乳头分泌物异常、肿物快速增长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应立即至乳腺外科就诊。建议育龄女性每月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乳腺超声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