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的肿了。
被蚊子叮咬后出现肿胀是常见的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无须特殊治疗。蚊虫叮咬后的肿胀可能与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引发免疫反应、搔抓导致继发感染、过敏体质加重炎症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红肿、瘙痒、硬结等症状。轻微肿胀可通过冷敷缓解,若持续加重或出现化脓需就医。
1、免疫反应
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蛋白会激活人体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红肿。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避免反复搔抓。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较大风团,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
2、继发感染
搔抓破溃后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肿胀区域发热、疼痛或渗出脓液。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感染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家长需为孩子修剪指甲防止抓伤。
3、过敏加重
特应性体质人群对蚊虫毒素反应更剧烈,可能出现直径超过5厘米的硬性水肿。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外敷硼酸溶液收敛消肿。出现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
4、虫媒疾病
在登革热流行区,蚊虫叮咬后伴随高热、关节痛需警惕病毒感染。可通过检测登革热NS1抗原确诊,治疗以补液和对症为主。疟疾流行区出现周期性寒战应进行血涂片检查。
5、延迟反应
部分人群被叮咬后24-48小时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瘙痒性丘疹或水疱。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合并感染时联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浅色长袖衣物减少叮咬概率。被叮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早期冷敷可抑制肿胀发展。室内使用电蚊香液时注意通风,婴幼儿建议采用物理防蚊措施。肿胀持续3天不消退或出现淋巴结肿大需皮肤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预防蚊虫叮咬后蜂窝织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