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假性白血病贫血是什么
婴儿假性白血病贫血是指婴幼儿因感染、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外周血出现类似白血病的异常血象,但骨髓检查无白血病证据的一过性血液系统反应。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发热、肝脾肿大等,需与真性白血病严格鉴别。
1、感染诱发
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刺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患儿可能出现持续低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伴异型淋巴细胞。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支持为主,如更昔洛韦注射液、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
2、营养缺乏
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红细胞生成,造成贫血性骨髓代偿性增生。典型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食欲减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需补充硫酸亚铁颗粒、叶酸片等,哺乳期母亲应加强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摄入。
3、溶血反应
母婴血型不合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部分患儿出现黄疸、茶色尿,Coombs试验可辅助诊断。轻症可用茵栀黄口服液退黄,严重者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4、免疫紊乱
自身免疫性溶血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合并全血细胞异常。除贫血外还可能伴随皮肤瘀点、鼻出血,抗核抗体检测阳性。必要时需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或醋酸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
5、遗传代谢病
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溶酶体贮积症会导致髓外造血器官浸润。特征性表现包括生长发育迟缓、腹部膨隆,骨髓活检可见泡沫细胞。酶替代治疗如伊米苷酶注射液可改善症状。
家长发现婴儿持续面色发白、精神萎靡时,应及时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日常需保证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6月龄后逐步添加强化铁米粉、瘦肉泥等辅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接种疫苗需严格按计划进行。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伴随持续发热,须立即转诊儿童血液科进一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