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包括哪些
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主要包括猝死、心力衰竭、脑缺血损伤、心肌缺血加重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可能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类型,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中最危险的是心室颤动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两种情况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心室颤动时心肌细胞电活动完全紊乱,心脏停止有效收缩,若不及时除颤抢救,患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心脏性猝死中大部分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患者。
2、心力衰竭
长期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室率持续过快时,心脏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最终引起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都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
3、脑缺血损伤
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血流灌注不足会导致晕厥或意识丧失。长时间脑缺血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房颤患者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导致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4、心肌缺血加重
快速型心律失常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缩短心脏舒张期减少冠状动脉灌注,这种供需失衡会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心肌缺血又会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形成恶性循环。
5、多器官功能障碍
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时,除脑部外,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也会受损。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肝功能异常可出现黄疸。长时间低灌注还会引起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内毒素入血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需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已确诊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必要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日常生活中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相关推荐
02:08
02:43
02:44
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