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如何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心脏结构异常或遗传因素引起,需通过专业医疗设备明确类型和病因。
1、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基础手段,可记录心脏电活动10秒内的节律和波形变化。典型表现包括房颤的f波、室性早搏的宽大QRS波等。对于阵发性心律失常,需结合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捕捉异常。检查无须特殊准备,但需避免运动后立即检测。
2、动态心电图监测
通过24-72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活动,提高阵发性心律失常检出率。适用于心悸症状间歇出现或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异常的患者。检查期间需记录症状日记,明确不适与心电图变化的关联。注意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防止设备信号干扰。
3、心脏电生理检查
通过导管电极直接记录心腔内电信号,精确定位异常起搏点或传导路径。主要用于复杂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分析,可同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局部麻醉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需卧床6-8小时。
4、血液生化检查
检测血钾、血镁、甲状腺功能及心肌酶谱等指标,排查电解质紊乱、甲亢或心肌损伤导致的继发性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可引发室性早搏,而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缺血。采血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5、心脏影像学评估
心脏超声可观察心室壁运动、瓣膜功能及射血分数,排除结构性心脏病。冠脉CTA或造影能明确心肌缺血病灶,MRI则对心肌瘢痕识别更敏感。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心律失常发作频繁者需心电监护下完成扫描。
确诊心律失常后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保持规律作息。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监测脉搏变化。随身携带心电图报告,突发心悸时记录症状持续时间。遵医嘱定期复查,不可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相关推荐
02:25
03:18
02:43
01:52
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