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手术室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高压蒸汽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1、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高温高压饱和蒸汽穿透物品内部杀灭微生物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金属器械、布类等物品灭菌。标准灭菌参数为121℃条件下维持15-30分钟或134℃条件下维持3-5分钟。该方法灭菌效果可靠,但对精密器械可能造成损坏。
2、环氧乙烷灭菌法
环氧乙烷灭菌法是通过烷基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的灭菌方式,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塑料制品、电子设备等。灭菌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在30-60℃、相对湿度40-80%、环氧乙烷浓度600-1200mg/L。该方法灭菌周期长且存在毒性残留风险。
3、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利用等离子体激活的过氧化氢自由基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腔镜等精密器械。灭菌过程在45-55℃低温环境下进行,灭菌时间约28-75分钟。该方法无毒性残留但设备成本较高。
4、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通过甲醛蒸汽的烷基化作用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的橡胶、塑料制品。灭菌温度控制在60-80℃,需要6-12小时灭菌周期。该方法存在甲醛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
5、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利用热空气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适用于玻璃器皿、油剂等物品。标准灭菌参数为160℃维持120分钟或170℃维持60分钟。该方法对物品损伤小但灭菌周期较长。
手术室应根据器械材质、使用频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建立规范的灭菌质量监测体系。日常需定期维护灭菌设备,做好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确保灭菌效果达标。对于植入物等高风险物品应采用物理监测与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灭菌后物品应严格按规范储存,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灭菌。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各类灭菌方法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