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肿了是什么原因
崴脚肿了可能与韧带损伤、软组织挫伤、骨折、关节脱位、血管破裂等原因有关。崴伤后肿胀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多因足部内翻时受力过度导致。轻度韧带拉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和压痛,严重撕裂可能出现关节不稳。需通过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急性期可采用弹性绷带固定,配合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2、软组织挫伤
皮下组织或肌肉在崴脚时受到挤压撞击,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淤血肿胀。伤后24小时内应冰敷减轻渗出,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可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帮助消肿散瘀。若肿胀持续加重需排除筋膜室综合征。
3、骨折
暴力扭转可能引发外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表现为剧烈疼痛伴明显肿胀畸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无移位骨折需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可能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期间可口服洛索洛芬钠片镇痛。
4、关节脱位
距骨脱位多伴随韧带完全断裂,可见踝关节明显变形且无法活动。需立即进行手法复位并石膏固定,后期可能需韧带重建手术。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软组织水肿。
5、血管破裂
严重扭伤可能导致静脉瓣膜损伤或动脉穿支破裂,形成血肿或持续性肿胀。血管超声可鉴别,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必要时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改善微循环。
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20分钟,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但避免过紧。48小时后可尝试热敷和轻柔按摩,逐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淋巴回流。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肿胀3日内未缓解或出现皮肤发紫、剧烈疼痛需及时至骨科就诊,康复期可穿戴护踝保护关节,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再次损伤。